第935章 大势三(第2页)



    他预料得没错,第二天,拓跋猗卢先锋军一走,赵含章他们落在后面,基本上就碰不到幽州军了,只在后面接收他打下来的地盘。



    偶尔会遇到流民军,赵含章更愿意叫他们起义军,当然了,为了政治正确性,她没有公开这么称呼过,不然,天下不知要起多少叛乱。



    她便称呼他们流民军,难民军,灾民军,农民军。



    一般来说,这种小股的农民军看到朝廷的大军就会远远的躲开,毕竟打不过嘛。



    但他们就不,而是专门找赵家军大军,只要一发现就拦在路中央,还没等大军靠近就先挥白布投降。



    赵含章招安了两支后就不再接收这些农民军了,但也没有直接剿灭或驱赶,而是把他们带上,带到城里去,找到县令,哦,很多时候,城中都没有县令。



    这时候,赵含章就会在当地的官吏和士族中挑选一德高望重之人委以重任,然后面授安抚民众的技巧,命其赈灾。



    除了在后面管理好地方,重新任命官员外,赵含章的斥候还大量的散出去寻找王浚留下的粮仓。



    别说,他们还真找到了两个大粮仓,小粮仓则是不计数。



    打开粮仓,赵含章不仅可以补充一部分粮草,还能够安抚赈济幽州百姓。



    虽然每一个县的县令都是她重新任命的,但她还是不够放心,于是她留下范颖,封她为巡察御史,带五百亲兵往回走,还给她一张招兵令,许她便宜行事。



    “若有人敢在这时侵吞赈济粮食,你可以杀鸡儆猴!”



    范颖应下,当即带人离开。



    赵含章命各地县令赈济灾民的事顺着风吹遍了幽州,幽州的百姓们一听,全都希望他们的县令能够带城投降。



    有的人心想事成,带着“趙”字旗的拓跋鲜卑和赵家军刚靠近城池,县城大门就打开投降了。



    赵宽依命行事,在大军修整时调查县内的情况,县令还行的就留着,不行就换掉,然后命县令赈济灾民,然后为他和赵含章打通通信通道,由赵含章直接对他下令。



    有的城池不愿意投降,城中百姓就临时起义,要么冲进县衙里杀了县令,要么就直接冲开城门,打开城门后就把旗帜一倒,直接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