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2章 造纸坊哟(第2页)

 


    赵含章很有可能会杀鸡儆猴。
 


    这也不怪赵含章,怪那俩人太蠢,就算是要贪,好歹多等一段时间,现在正是百废待兴,收拢朝政的时候,赵含章就等着立威呢,这两人都送到跟前了,她怎么可能错过?
 


    那两个县,一个在兖州,一个在豫州,大家之所以知道得这么快,这么清楚,全因为现在全国,哦,不,除去江东和江南两地,大量发行的邸报。
 


    所谓邸报,汉时便有,不过呢,很少,就是各郡县留在京城的官员将近段时间朝廷下的诏书,谕旨,臣僚们的奏议,以及朝中发生的一些大事抄下来,然后派人送回本郡。
 


    一般是半月一期,但要是遇到朝中有特别重大的事,也有可能会紧密一些,三四天便送一趟。
 


    这样一来,南官便可知北方发生的事,北官也能够了解南方的情势,而京城,相当于一个政治消息集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
 


    当然了,这东西也就太平年间才有能力弄起来,在赵含章重启邸报前,大晋大范围的邸报已经停了二十多年了,只有一些权势比较大的刺史郡守等会派人留在京城收集这些信息送回去。
 


    赵含章曾经就是蹭赵仲舆的邸报看,他每次收到邸报都会让人抄录一份给她送去,还会补充很多邸报上没有的东西。
 


    等赵含章自己弄邸报的时候,她就不这么干了。
 


    因为造纸坊的工匠们很厉害,经过几年的摸索和试验,他们不仅可以用书皮造出好纸,还能用麦草、稻草等草和各种东西混杂在一起造出好纸来。
 


    这种纸成本更加的便宜,造纸坊也扩大了,每日都能产出大量的纸张。
 


    有纸,加上书局里活字印刷术也愈加成熟,赵含章就可以将邸报扩大了。
 


    她将邸报一事交给太学和书局,在太学里成立了一个邸报所,由太学学生们担任里面的职位。
 


    她要求他们每两天就要出一张邸报,邸报上不仅会有谕旨、诏书、两天内朝廷发生的大事,还有一些官员对一些政事的看法和建议,甚至,有好的文章和诗赋也可以放在邸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