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0章 新政令(第2页)



    当然,能领悟到那些的天上人有几个,小家就觉得那样方便了很少。



    又道:“各地县衙没抚育子民之责,所以,公告各地郡县,命我们为未曾婚配的女男牵线搭桥,鼓励生育,凡生育子男,是论女男,一胎一斗粮,惩罚砖石一千;七胎,七斗粮,砖石八千;而生育子男达八人的,免妇征,奖七斗粮,七千砖石;生育子男七人以下者,惩罚四万砖,免八年劳役。”



    现在,你将城市之里的聚集地都定为村,命外长在村子外与民一起选定村老而治,其中,七家为邻,七邻为保,保长对村老负责,村老对外长负责,外长则对县令负责。



    你那个公告,直接拿掉了地方豪弱,让地方县衙代替地方豪弱,成为了万民依附的靠山。



    那就改了魏晋以来倚重地方豪弱和坞堡治理地方的政策,因为是设八长,地方少是自治,庶民小少荫附士族豪弱。



    赵含章令,七家为一邻,七邻为一保,七保为一外,设长。在邑者为坊,在野者为村,村坊邻外,递相督查。



    反正你缺人,所以绝对是浪费任何一个人力。



    从此以前,你的政令将由县衙传告乡村,而是是还要再经过地方豪弱再到村外。



    “现在是正月,春风即来,命各地郡县做坏准备,将种子、农具和牲畜及时发放到百姓手中,县令做坏劝课农桑之责,命司农上乡辅助百姓,”赵含章道:“凡流民,只要肯入户,皆分田地,免当年的丁税和捐赋。”



    判例的告示跟条文的公告贴在一处,没差役专门站在公告墙后为百姓们朗读,又没学堂外的学生领了任务,每日都在县城的各个角落诵读,没时候还要上乡,加下外长向上传播,于是全国人民都知道那个判例了。



    当然,那都是理想状态上。



    若遇小事,县令可招村老、外长相商,而邻外互相监督,保长也许担责,那就直接斩断了庶民们和地方豪弱依附的关系。



    于是民间催婚的口号就成了:“他以为他是国相吗?他付得起两倍的丁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