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旧仿(第2页)

  猴子说得对,鉴定古玩真伪,的确是不外传的秘密,不过我今天是被他请来掌眼的,自然也该让他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你说的这些特点,用来辨别新仿还可以,但刚刚那高足碗是旧仿,而且还是万历仿嘉靖,相隔只有几十年!从这仿品做出来开始算,距今也得四百多年了,氧化程度当然是明朝时期的。”

  “明仿明?”

  猴子扭头看着我:“世上怎么会有这种仿品?你是看出了图案不对?”

  我解释道:“流行于成化时期的双钩填彩笔法,到了嘉靖时期已经演变成了更为成熟的分水法,使用的笔也由小支笔变为了鸡头笔,那高足碗的画工是没有问题的。”

  猴子挠了挠头:“画工没毛病,那是颜料的问题?”

  “是技术的问题,万历三十六年以后,御窑厂停烧,官窑的技术和生产工艺大量流向民间,使得民窑瓷器的质量突飞猛进,咱们刚刚看的那只碗,应该就是这个时期仿出来的。

  嘉靖年间,官窑青花改用回青,但民窑用不起这种吐鲁番进贡的钴料,仍旧沿用乐平地区的平等青,故此那高足碗底部的落款,带有一处明显的铁锈斑,是原本的款。

  但碗身的图案却没有铁锈斑的痕迹,虽然用的也是便宜的材料,但平等青已经绝迹,应该是万历年间更普及,技术也更成熟的浙江料。

  综上所述,刚刚那只高足碗应该是万历年间的民窑匠人为了做更高端的仿品之前,利用老胎练手的作品,这仿制的匠人也是个高手,不仅对于嘉靖年间的绘画技巧掌握得炉火纯青,在钴料的配比上也相当出色,如果不是那一处铁锈斑,恐怕我也要打眼了。”

  爷爷临终前,曾经给了我一本手札,上面记录着许多古玩造假与辨别的办法,还有一些江湖秘闻什么的。

  这种本朝仿本朝的造假方式,我就在手札上看见过,讲给猴子的知识,也是上面记录的。

  关于这个手札,爷爷并没有跟我说起它的来历,只说他是祖上传下来的,而且严禁我对外人提起这个手札的存在。

  猴子恍然大悟:“按照你的说法,刚刚那个高足碗不也是明朝的老物件吗?我们如果把它拿下来,岂不是一样有价值?”

  “我家里有祖训,不造假,也不贩假!刚刚那人把仿古瓷当真品卖给咱们,本就是一种欺骗行为。况且那高足碗的胚是不值钱的民窑,画师也不是名家,有年代却没有历史,收藏价值不大,最多只能值个七八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