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手记慎行
第94章 历史悬案(第2页)
魏老爷子见宋老三插嘴,将目光投向了我们:“既然故事说到了这里,那我就考考你们几个后辈,关于这事,你们如何看待?”
宋老三率先开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交往,往往以玉为使臣信物,而玉中极品和氏璧更是国家的象征。‘卞和献玉’后,和氏璧被楚国奉为国宝,楚国吞灭越国后,楚威王将其赏赐给丞相昭阳,却在他手中丢失,直至几十年后出现在赵国,又引发了秦昭王觊觎,还引发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
完璧归赵的六十年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赵幽王投降献出和氏璧。有一种说法是秦始皇得到和氏璧以后,命玉工将宰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为皇帝的玉印,成为国玺代代相传。
秦始皇死后,赵高利用和氏璧篡权,刘邦率兵攻入咸阳时,国玺落到了他的手中,刘邦建立汉朝后,就把玉璧作为汉朝的国印,从此和氏璧成为‘传国玺’,而且在刘邦之后,和氏璧还传了九代皇帝。
在这么多的史料记载当中,我认为和氏璧就是传国玉玺,而且它的材质应该是一块玉璞,所以侧面和正面看起来,才是两种颜色。”
我此时急于听魏老爷子继续讲述我父亲的故事,哪有心情回答他的问题,只是碍于晚辈的礼节,只能耐心等候。
魏胜男端着茶杯看了一眼宋老三,明显跟他的看法是一样的。
曲瑞麟这时候开口了:“历史文献中,关于秦国传国玉玺的来龙去脉记载得比较详细。《晋书·舆服志》、唐徐令信《玉玺谱》等史料均记载其‘色绿如蓝,温润而泽’,指明它是用蓝田玉制成的,因此我认为用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的说法是没有根据,也立不住脚的。”
“啪啪啪!”
魏老爷子拍了拍巴掌:“不错,没想到你这个曲径通幽一脉的后人,也如此勤勉好学,是个好苗子,不像你父亲那般木讷!
当年提出那块残玉是传国玉玺的人就是我,而我的看法跟你一样,也不认为传国玉玺就是和氏璧!如果这种说法能够立住脚,我们就可以借此为依据,继续推算它的下落!
宋老三率先开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交往,往往以玉为使臣信物,而玉中极品和氏璧更是国家的象征。‘卞和献玉’后,和氏璧被楚国奉为国宝,楚国吞灭越国后,楚威王将其赏赐给丞相昭阳,却在他手中丢失,直至几十年后出现在赵国,又引发了秦昭王觊觎,还引发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
完璧归赵的六十年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赵幽王投降献出和氏璧。有一种说法是秦始皇得到和氏璧以后,命玉工将宰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为皇帝的玉印,成为国玺代代相传。
秦始皇死后,赵高利用和氏璧篡权,刘邦率兵攻入咸阳时,国玺落到了他的手中,刘邦建立汉朝后,就把玉璧作为汉朝的国印,从此和氏璧成为‘传国玺’,而且在刘邦之后,和氏璧还传了九代皇帝。
在这么多的史料记载当中,我认为和氏璧就是传国玉玺,而且它的材质应该是一块玉璞,所以侧面和正面看起来,才是两种颜色。”
我此时急于听魏老爷子继续讲述我父亲的故事,哪有心情回答他的问题,只是碍于晚辈的礼节,只能耐心等候。
魏胜男端着茶杯看了一眼宋老三,明显跟他的看法是一样的。
曲瑞麟这时候开口了:“历史文献中,关于秦国传国玉玺的来龙去脉记载得比较详细。《晋书·舆服志》、唐徐令信《玉玺谱》等史料均记载其‘色绿如蓝,温润而泽’,指明它是用蓝田玉制成的,因此我认为用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的说法是没有根据,也立不住脚的。”
“啪啪啪!”
魏老爷子拍了拍巴掌:“不错,没想到你这个曲径通幽一脉的后人,也如此勤勉好学,是个好苗子,不像你父亲那般木讷!
当年提出那块残玉是传国玉玺的人就是我,而我的看法跟你一样,也不认为传国玉玺就是和氏璧!如果这种说法能够立住脚,我们就可以借此为依据,继续推算它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