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皮筏(第2页)

  “与其在这抱怨,还是想想怎么能活着离开吧。”

  宋老三看着河面,愁得直嘬牙花子:“这河里不仅有攻击人的大鱼,而且温度极低,在没有船的情况下,咱们很难离开。”

  “鱼皮!”

  我伸手按了一下大鲵的尸体:“这种怪鱼跟外面见到的娃娃鱼不一样,而且还是两栖动物,把它的皮吹起来,或许可以当做漂浮物。

  从唐代开始,黄河流域的水路交通就开始采用牛皮筏,到了宋代逐渐完善。牛皮筏以原木为排,下面拴上几十个充气的牛皮囊,载重能达到数十吨,看这大鲵的体积,做成皮囊后,承受一个人的重量,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宋老三半信半疑的看着我:“能行吗?”

  猴子信心满满的说道:“绝对没问题,小时候我跟段公子去河边玩,抓到癞蛤蟆之后,就会弄一根空心的草棍从蛤蟆的屁股插进去,像是吹气球一样把蛤蟆吹起来,他们漂在水面上,怎么扎猛子都无法进入水中。”

  “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了。”

  宋老三脱下衣服擦掉了大鲵身上的粘液,紧接着就从鱼嘴的地方开始剥皮。

  我们的大鲵皮囊原理也差不多,将大鲵剥皮后,用衣服撕扯成的布条扎住四肢和刀口的位置,再一吹气就变成了一个建议的单体游泳圈。

  宋老三制作完一个皮囊,走到河边往水里按了几下,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小段,真有你的,照这么下去,咱们再吸引几只大鲵上岸,就能做出一个充气船了。”

  “不行,我们的时间来不及了。”

  我看了一下防水的机械腕表:“从咱们落水开始算,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继续折腾下去,就算找到出口,再上岸恐怕也来不及了,时间紧迫,我建议现在就走。”

  “你的意思是游出去啊?”

  宋老三有些为难,用手电照向了河道深处:“这河水的温度你们是知道的,我只游了二三十米,手脚就抽筋了,而这条河道至少得出去五十米才能到拐弯的位置,倘若一直流到山下,低温足以要了咱们的命。我知道你急于找到段谨言,但是在这之前,咱们总得保证自己能够活下去吧?”

  我推测这里是运输河道,只因为河流的走向跟墓穴走向大体相同,而且我们之前下坠的吊桥位置也难以运输重物,不过阿石邑在设计这里的时候,究竟是利用了更为便利的水道,还是走了另外两条墓道,我也吃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