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手记慎行
第254章 真品假画(第2页)
尤其是旁边的一行楷书,更是已入化境,工整中带有严谨,看着就让人舒服。
一时间我竟有些糊涂,因为这画作横看竖看,都让人挑不出毛病,与文徵明的风格一模一样。
古玩鉴定,尤其是古画鉴定,最考验人的眼力。
鉴定师除了要确定画作到年代,而且没动过手脚,更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去鉴定画作的真伪。
毫不夸张的说,我国的大部分博物馆中,至今还陈列着大量的赝品,这里说的赝品可不是为了保护真品,摆出去的复刻品,而是因为鉴定的所谓专家眼力不够,被误当成真品摆在馆中的。
这些赝品骗过了无数学者和大师的眼睛,直到被更懂行的人看出端倪才会撤下。
这样的例子在博物馆和收藏界不胜枚举,因为博物馆的学究们都是文物专家,但并不是鉴定专家,长期呆在博物馆里的他们,研究的是历史,很少去市场上摸爬滚打,也不屑于造假。
鉴定古画,想要辨别真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有足够的样本作为对比。
幸运的是,文徵明传世的画作数量并不少,而且我对此人也颇有研究,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文徵明《桃源问津图卷》手卷,我不知道去看了多少遍。
此人用一生证明了“天道酬勤”这四个字的重要性。
传闻文徵明两岁还不会说话、走路,六岁仍站立不稳,九岁尚口齿不清,长大后一生九次参加乡试,均落榜而归。
在别人眼里,他被视为天资愚钝,难以成才,但在他的眼中,这些挫折均成为了成功路上的磨刀石。
嘉靖二年,已经五十三岁的文徵明,以岁贡生参加吏部考试,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之职,仅上任三年后便辞官归乡,专事创作。
文徵明全身心致力于诗文书画达三十余年,创作了一个时代的书画引领。
他终其一生,将小楷写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被称为明朝第一。
他的画,师从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在沈周去世后,撑起整个画派长达几十年,所培养的艺术才俊,影响波及明清两代。
文徵明享年九十岁,晚年时已名满天下,声望极高,是苏州乃至整个江南文坛的盟主。
作为名垂青史的画家,文徵明虽然大器晚成,但总要比梵高、唯米尔、提香等死后才被人熟知的画家幸运得多,他四十几岁已经崭露头角,逐渐成名。
一时间我竟有些糊涂,因为这画作横看竖看,都让人挑不出毛病,与文徵明的风格一模一样。
古玩鉴定,尤其是古画鉴定,最考验人的眼力。
鉴定师除了要确定画作到年代,而且没动过手脚,更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去鉴定画作的真伪。
毫不夸张的说,我国的大部分博物馆中,至今还陈列着大量的赝品,这里说的赝品可不是为了保护真品,摆出去的复刻品,而是因为鉴定的所谓专家眼力不够,被误当成真品摆在馆中的。
这些赝品骗过了无数学者和大师的眼睛,直到被更懂行的人看出端倪才会撤下。
这样的例子在博物馆和收藏界不胜枚举,因为博物馆的学究们都是文物专家,但并不是鉴定专家,长期呆在博物馆里的他们,研究的是历史,很少去市场上摸爬滚打,也不屑于造假。
鉴定古画,想要辨别真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有足够的样本作为对比。
幸运的是,文徵明传世的画作数量并不少,而且我对此人也颇有研究,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文徵明《桃源问津图卷》手卷,我不知道去看了多少遍。
此人用一生证明了“天道酬勤”这四个字的重要性。
传闻文徵明两岁还不会说话、走路,六岁仍站立不稳,九岁尚口齿不清,长大后一生九次参加乡试,均落榜而归。
在别人眼里,他被视为天资愚钝,难以成才,但在他的眼中,这些挫折均成为了成功路上的磨刀石。
嘉靖二年,已经五十三岁的文徵明,以岁贡生参加吏部考试,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之职,仅上任三年后便辞官归乡,专事创作。
文徵明全身心致力于诗文书画达三十余年,创作了一个时代的书画引领。
他终其一生,将小楷写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被称为明朝第一。
他的画,师从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在沈周去世后,撑起整个画派长达几十年,所培养的艺术才俊,影响波及明清两代。
文徵明享年九十岁,晚年时已名满天下,声望极高,是苏州乃至整个江南文坛的盟主。
作为名垂青史的画家,文徵明虽然大器晚成,但总要比梵高、唯米尔、提香等死后才被人熟知的画家幸运得多,他四十几岁已经崭露头角,逐渐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