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高煦立国,攻略海外恰在时节逢上君
第12章 东宫的应对,朱高炽的怕(第3页)
但现在,朱高煦势大,一个汉王,比他太子还要势大,不仅朱棣提防朱高煦,他都时刻提防着。
就这样一个情况,他上哪里说理去?
朱高煦握有军权,军中将领几乎清一色的站在朱高煦那边,但文官这边,只是大部分站在他这边,这其中还包括只是单纯支持立嫡立长的人。
朱高煦在文官之中,也是有人的,只是比较少而已,但不代表没有,而他朱高炽,在军中没有任何军权!
在没有朱棣的影响下,他和朱高煦的话同时传到军营,领军的大将会听朱高煦的,而不会听他的。
现在就这样的情况,朱高炽哪里能不怕。
这还是在将朱高煦的那些死忠旧部都拆分出去的情况下,都这样了,朱高炽有时都觉得自己这个太子太憋屈。
正是这样的一个局势,不然朱高煦怎么会自比李世民?
朱高炽紧紧看向两人,杨士奇当即站了出来。
“太子身为长兄,在皇上面前,必须要求情,不然皇上一旦猜忌,后果对太子更加不利。
但怎么求情,就不一样了。
汉王要离开大明,皇上心中必然非常警惕,且不会同意,而太子只要上书求情,必然会被皇上询问原因。
届时太子可用兄弟之情打消皇上疑虑,同时为了不让皇家丢失脸面,以及汉王时常抱怨未得太子之位,恐怕心有不甘等等之言。
最后太子再说出让汉王就藩之事,这样便能达到不让汉王离开大明的目的,同时亦能展现太子仁德。”
朱高炽静静的听着,杨士奇说的,朱高炽很认同,他也并不是一定要让朱高煦离开大明,但只要朱高煦离开朝廷,他有把握,至多两三年的时间,就能让朱高煦再没有威胁。
朱高炽继续和杨士奇与杨溥商议着,不断完善着计划。
解缙虽然人狂,但有一句话他们也是无比认同的。
那就是这一次,是他们的天赐良机。
朱高煦有没有改变,为什么会有改变,他们都不关心,他们只想用这次朱高煦自己给自己挖的坑,来将朱高煦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