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规划京城商业经济圈,朱高煦的无奈(第2页)

靳荣一脸严肃的单膝跪地,目光坚定看向朱高煦。

“王爷,此战末将若是做不到,给王爷丢了脸,末将提头来见!”

靳荣知道这是朱高煦给他的机会,他作为朱高煦的心腹,在明明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选择了他,要是打不出效果,就真的是在给朱高煦丢人了。

朱高煦汉王府出来的人,不堪大用,朱高煦的眼光有问题,而他以后也将再难有这样为主将领兵的机会。

看着靳荣知晓利害,欣慰点头,随即就让张辅与靳荣一起退了下去。

随即朱高煦又写下一封书信,叫来丘平。

“派人将这封信立即给沐晟送过去,记住,要亲手交到沐晟手中!”

“是!”

安排好这些,朱高煦这才看向李定荣等人。

“定荣,接下来你全面做好准备,物资暗中先调集过去,后面所需要的物资,立即进行筹备,正大光明的去做。

既要让大明知道,也不要怕周边诸国知道,他们即便知道,也不会想到,只管放手去做。”

“王爷放心,臣也正有此意。”

看着一脸锐意的朱高煦,李定荣也是格外的豪迈,君王不甘于现状,想要大汉强大,这样有进取之心的大王,他们这些人,都是乐于看见的。

但高兴归高兴,李定荣也有忧愁,当即再度开口。

“王爷,大军所用的钱粮与物资,朝廷如今虽然可以供应,但为了支出这一笔,国库也将难以为继,且此次战事若是持续半年以上,朝廷恐将无力承担。

还请王爷做好准备,无论战事进行到哪一步,半年之内,必须要结束用兵,这是朝廷能够支持的极限。

而即便是这样,大汉各地的投入,都将会全面缩减,尤其是粮食,尽管已经秋收一次,恐怕也要在原本的基础上,还要裁减一些才够继续维持。

另外朝廷还得再准备一笔钱粮,用于战后的抚恤、安置支出,朝廷,缺钱缺粮。”

这个问题,不仅是李定荣头疼,朱高煦听着也头疼,这次若是不出兵南掌,大汉可以稳定缓慢发展,可惜这不是朱高煦想要的。

但现在摆在这里的难题,他也必须要解决才行。

思考一会,朱高煦还是坚定要农业与商业共同齐步走,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定荣,接下来说的,你要下去着手去办,尽快开始启动。

之前本王不是已经给你们看了白糖、盐、织布机、纺织机、老花眼镜吗?

接下来将这些的产能扩大,在外城之外,挑选出一块地方,打造商业街,这个商业街要能够连接运河码头,两条运河就设立两个商业街。

从码头到商业街的路,全部要修建,修建得宽一些,确保辎重货物可以流畅来往。

而商业街则主要摆放大汉的特色手工业,以及一些水果资源,包括将刚才提到的这些商品,都要放入商业街。

另外还要大力展开瓷器、茶叶、玉器、铁器、铜器等,纺织业也要全面推进,鼓励百姓经商等,都要下去落实。

进入运河的港口,都要进行全面扩建,必须要大,可以容纳更多的船只往来。

然后将这个消息传播出去,包括大明以及周边诸国,甚至是南洋诸国,泰西(暹罗以西之地称泰西)诸国。

至于如何传播,本王认为大明用郑和下西洋,就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大汉也要组建一支特别船队,带上各个商品样品,去往诸国,吸引诸国的商人前来大汉经商,购买所需。

当外面的人看见大汉的诸多商品,必然会带着银子来到大汉寻求贸易,到时大汉以出口这些手工业品、纺织品、轻工业品等,赚取白银。

同时可以从外选择价格低的地方购买大汉所必需的基础物资到大汉,在大汉进行加工后,再以高价转卖出去。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解决朝廷银子不足的问题,还可以让大汉的百姓逐渐富裕。

以京城的富裕,从而带动周边城、村一起发展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