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规划京城商业经济圈,朱高煦的无奈(第3页)

之前让你们下去准备扩宽的运河,只要打通,甚至可以辐射到宣光一带。

那时候以京城为中心,两条运河沿线的地方,以安邦、建昌为起点,再连接宣光,都将会被全面带动。

除此之外,在汉城也要开展,包括已经攻下的占城,在宾童龙与民多朗,都要打造这样的海贸点。

如今先在京城展开吧,先看看效果。”

这是朱高煦一直想要实现的商业布局,大汉如今的商品是真的不少,在如今大明禁海,无法海贸期间,大汉就是绝对的优势。

因为他的到来,大汉的各项产业技术,都会得到升级,采用从大明带来的先进技术。

除了这些,还有他弄出来的独特商品,白糖、雪盐、织布机、纺织机、老花镜等等,海外畅销的则是纺织品类、各种瓷器、铁器,以及茶叶。

大明有的,他这里都有,虽然话大了点,有些其实是没有的,但大明不海贸啊,大明可以与大汉通商,那些人想要赚钱,就必须要在大汉转手,不是他的商品他都可以大赚。

而他这里有的,可是大明都没有或者极度稀缺的,大明的商人在这里,也是购买者。

如今虽然是要打造商业街,这个街,可不是真的街,后面连通京城外城,再进行扩建后,就是城了。

现在是没办法,一切都得省着点来,一步一步来。

这次的规划,也是相当于以京城为中心打造的贸易经济圈了,只要在这个圈内,都会得到朝廷的扶持。

李定荣此刻已经从朱高煦这里拿了纸与笔开始记了起来,之前朱高煦就有说到过商业,那些朱高煦弄出来的商品已经放在了市面上进行售卖,但内销走得有些慢了。

因为价格,如今大汉的百姓,和富裕是一点不沾边,加上这里的官绅、富商阶层,之前就被朱高煦清理了,现在难有大户。

待全部记下,李定荣不断地回味着,良久,越发的惆怅。

朱高煦说的这些,他其实并不知道能不能行,哪怕朱高煦说出来的他感觉可行性很高,但李定荣也怕达不到预期。

尤其是要做到这些,需要人力、物力,以及银子、粮食的支持,最重要的还是粮食,只要有粮食,人力就能够解决,物力朝廷还能咬咬牙支出来。

这些规划所涉及到的,需要大量用钱的地方,就是京城出海的两条运河的打通,道路的修建,港口与码头的扩大,甚至后面还要扩宽去往宣光的运河,就这些,李定荣都头皮发麻。

半响,李定荣无奈看向朱高煦。

“王爷,这些可以先试一试,但是想要开始实行,如今朝廷,没钱,粮食恐也不足。

若是王爷能够解决粮食不足,臣都可以将这些全部做好。”

朱高煦看着李定荣,心头一阵叹气,本来这些事,是

结果现在,什么都需要他来,主意得他来拿,法子得他来出,朱高煦一时都惆怅。

果然,与大明的那些真正的大才相比,他这里的人,还是存在着一些差距。

朱高煦也没辙,只能自己先带着了,他只希望李定荣等人能够在后面厚积薄发,有了经验,并且扩展了思维后能够来主动帮他吧。

“粮食的问题,后面我会说,现在说的这些,我不管有多困难,想办法也要去完成,但决不能激起民怨。

刚开始也不用多好,但起码要能够把雏形做出来。

百姓手中也还是有有钱的,多宣传鼓那些手中有钱的百姓来经商,要说清楚大汉商业的繁华。

在制定的同时,也要将商税制定出来,尤其是进出大汉的关税,包括船税等等,都要进行制定。

时间就在疟疾治好之后,本王必须要看见规划方案!”

朱高煦没有再给什么柔情,有的时候他不逼一逼,这些人恐怕都不知道自己的潜力。

尽管他也是无奈这样逼着李定荣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