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彼此交托(第2页)

 “43年的时间,有许多时候我都在问自己,当年那封夜半收到的信究竟是真是假?” 

 孟婆说完这话,又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赵福生没有催促她,隔了好半晌,孟婆自己倒是醒悟过神来,歉疚的笑了一声: 

 “我走神了,人上了年纪,思维总不集中——” 

 “不要紧。”赵福生摇了摇头。 

 她理解孟婆内心的纠结。 

 孟婆并非真如她自己所说因上了年纪而走神,而是她对这封收到的家书感受复杂。 

 言归正传。 

 孟婆压下心中的杂念: 

 “我收到的家书,兴许是大凶之物,这也意味着我的女儿早在43年前就已经遇害了。” 

 她说这话时,双手握拳,用力按压在自己膝头,压制内心的复杂感受: 

 “大人先前提到的推翻原本猜测是什么意思?” 

 “既然血信是大凶之物,它是如何被送到你的手中?”赵福生的问题一下将孟婆问住。 

 “是啊,信是谁送我的?”她喃喃的道: 

 “人托人送信可以借驿站、商队,鬼又托谁送信呢?” 

 “有没有可能是厉鬼自己送的?”赵福生突发惊人之语,说的话令孟婆惊得一下站起身来了。 

 “鬼送信?”孟婆惊问。 

 赵福生点了下头: 

 “假设厉鬼复苏之后,是以送信的方式标记人呢?” 

 她知道沈艺殊是孟婆内心的软肋,故意避开了提及她的名字,孟婆心念一转,就明白她话中之意了: 

 “大人是说,我女儿厉鬼复苏之后,将这封前后矛盾的书信寄给了我?” 

 “有可能的。”赵福生道: 

 “我们也处理过不少鬼案,你也经历过十里坡案,应该明白厉鬼的杀人法则是与生前经历、执念息息相关的。” 

 孟婆此时心乱如麻,听她这样一说,却点了点头。 

 假设沈艺殊临死之前陷入绝望境地,心心念念都是想要向母亲求救,那么这种执念在她死后一旦厉鬼复苏,便会形成独属于这个鬼物的法则。 

 厉鬼一旦出现,便会遵循生前的心愿,依照这个法则行事。 

 沈艺殊生前想念母亲,定是写过书信,只是不知为何没有寄出,直到她死后,这封书信才由‘她’自己送到母亲手中。 

 而孟婆收了这封信后,因缘巧合之下,这封信与她合而为一。 

 受大凶之物的影响,孟婆成为了一个特殊的驭使‘凶物’的存在——这使得她既非驭鬼者,却又拥有驭鬼者的力量。 

 但因为这大凶之物早与她相结合,因此旁人看不出端倪。 

 赵福生这样一分析,情况就明朗了许多。 

 “我的猜测未必是完全准确,但如果属实,那么黄岗村的红鞋鬼案,未必是你的女儿了。”赵福生严肃道: 

 “人可以骗人,但鬼却不能骗人。” 

 赵福生看了一眼孟婆: 

 “据我所知,厉鬼法则短时间内很难有大的变化,同样是事发是在43年前,一个是送鬼信,一个是红鞋杀人,两者南辕北辙。” 

 孟婆听到这里,终于明白她话中意思: 

 “也就是说,两者毫不相干,线索断了。” 

 “不。” 

 赵福生摇头: 

 “恰恰相反,我现在倒认为红鞋鬼案极有可能与你女儿案件相关联。”她笑了笑,“我说过,鬼不能骗人,但人却可以骗人。” 

 红鞋鬼案与沈艺殊出现的时间相近,两者年纪相仿,且鞋码一致,死前极有可能都是身穿喜服而亡。 

 “这些共同点可不是巧合。” 

 她道: 

 “两者一旦有了牵扯,那么顺着红鞋案往下查,总有一日你女儿的事情也会水落石出。” 

 孟婆本来有些丧气,听了她这样一说,眼睛不由再度亮起来了。 

 “嗯!”她点了点头。 

 赵福生又道: 

 “更何况以上这些情况只是我猜测,未必做得了准。”她叹了口气: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涉及鬼案,我们所知并不多。” 

 兴许厉鬼法则会因某些情况也会发生改变,也有可能厉鬼的杀人法则未必只有一个——“当日二范他们信誓旦旦说鬼不可能成双成对出现,后来我爹娘同时厉鬼复苏,变成双鬼案,也打破了镇魔司以往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