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彼此交托(第3页)

 “无论如何,红鞋案是要查的,这一趟昌平郡之行,我们正好要前往金县,到时下船打听一下吴老财家的去向,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一问便知道了。” 

 赵福生的话令孟婆惶恐不安的立刻就安定下来了。 

 她总有一种使人镇定心神的力量,仿佛再棘手的案子,再难缠的事件,落到她手中,经她冷静分析,便总会给人一种迟早会解决的希望。 

 “我听大人的。”孟婆说道。 

 赵福生点了点头: 

 “这些倒在其次,反倒你提及的鬼梦,让我有些担忧——” 

 她先前无论提及红鞋鬼案,还是孟婆被厉鬼送带血家书时都冷静自持,语气从容,可此时提到孟婆的鬼梦时,语气中却情不自禁的染上了几分愁绪。 

 “鬼信你‘看’得越来越清楚,你女儿的影像也越来越清晰,离你越发近,这不是什么好事——” 

 赵福生话音一落,孟婆便笑了: 

 “我知道的。” 

 她低头微笑,神情温和: 

 “可能我将信完全看完,我女儿走到我身边时,兴许就是我的大限将至了。” 

 孟婆的表情温柔,伸手理了理先前被自己拳头压乱的围裙,轻声道: 

 “不瞒大人,我这一生早活腻了,只是死又死不了,也不甘心去死。如果不是遇到大人——” 

 她抿唇一笑,道: 

 “我如今唯一的心愿,就是查出我女儿当年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最好是能替她报仇,若是实在弄不明白,我便听天由命了。” 

 人总难免一死,活到孟婆这样的岁数,生死早堪破了。 

 “若是以前,说到死了,我还有些不甘,但如今结识大人,若我死了,这桩鬼案,大人会查下去么?” 

 她看向赵福生,嘴角带着微笑,眼里却含着泪光,将期盼、信任俱都交托其中。 

 这一份信任太过沉重,也太过珍贵,蕴含了孟婆毕生的希望。 

 赵福生与她目光对视,最终点了点头。 

 她承诺: 

 “我会的。” 

 “好。” 

 孟婆放下心中大石,将眼里的泪光压了下去,点了下头: 

 “那我去准备一些材料,这次出行,我要替满周熬些药糖,替小张也试试多熬几副汤,看他喝点会不会补些人气——” 

 “你去忙吧。”赵福生微微一笑,也应了一声。 

 两人在无声的目光交流中,彼此无声交托,心意相通,许多话已经不需要再说。 

 孟婆起身出去。 

 等她走后,蒯满周突然伸手将赵福生抱住。 

 “福生,你累不累啊?”小丫头突然问道。 

 赵福生收回眼神,笑着看她: 

 “我什么事也没干,累什么?” 

 “谁的事你都在管。”小孩抱怨。 

 赵福生放声大笑,揉了揉小孩的头。 

 …… 

 之后的几天时间里,孟婆时常拿钱采买药材、麦芽等物,一天之中除了在屋里睡觉,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厨房中,很少出来。 

 厨房里传来各种各样可怕的味道,有时也夹杂了一些香甜,偶尔她还端了一碗漆黑浓稠的汤出来给张传世喝。 

 这样的情况下,钟瑶三人既觉得恐慌,又有些疑惑。 

 夏弥生时常躲在屋子的角落望着这荒谬又和谐的一幕,看到镇魔司内不慌不忙的众人,满脸不解的问余平: 

 “二哥,你说这是咋回事?她赵大人不是说了要应丁大同之召去昌平郡吗?” 

 这都过两三天了,到底还走不走? 

 “这里去昌平郡,就是快马加鞭,至少也要五、六天行程,如今已经27号了,丁大同给我们的期限是在12月初。” 

 哪怕就是完不成此行征召的任务,三人也该想办法赶路回去。 

 可偏偏赵福生答应了同行,又没有出行的准备。 

 这些人下厨的下厨,吃药的吃药,赵福生天天躲在房里,刘义真也是背着个棺材不离手。 

 “哪点儿像是要出门的?” 

 不止是夏弥生有这样的疑惑,余平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