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之花瓶影帝七七家d猫猫
第1146章 逆风而行(第3页)
赞美,极致赞美,甚至比八十分的评价更加匪夷所思。
尽管尼古拉斯-弗林为“纽约时报”撰写的报道已经表明立场,但尼古拉斯只是记者,他不负责撰写影评。
所以,此时此刻“纽约时报”专业影评人的评论就显得格外珍贵,与尼古拉斯的深度专题报道交相辉映。
这一幕,就连“纽约时报”主编自己也没有料想到,编辑部都以为“怒海争锋”可能将完成一次大满贯的碾压式屠杀;结果他们自己内部率先高高举起了不同声音的旗帜。
局面,一下就有趣起来了。
“旧金山纪事报”,七十五分,“以一种荒谬到匪夷所思的方式,‘蝴蝶效应’是今年假期档最具娱乐效果的一部作品。在幼稚的剧本、潦草的导演、廉价的摄影和吵闹的配乐之中,安森-伍德找到了一个办法死死地将观众摁在电影院座椅里享受这两个小时的过山车旅程。”
“巴尔的摩太阳报”,七十五分,“‘蝴蝶效应’的最大问题:愚蠢;‘蝴蝶效应’的最大优点:安森-伍德。”
“今日美国”,七十三分,“剧本太过迫切地试图展现命运式的悲剧,以至于每次情节转折都显得肤浅而做作;但难以置信的是,电影是具有吸引力的,一切来自于演员们,希斯-莱杰再次证明自己具备在糟糕透顶剧情里脱颖而出的能力,当然,安森-伍德也首次展现巨星光芒。”
“综艺”,七十分,“卡司拯救电影的典范。安森-伍德、瑞秋-麦克亚当斯、希斯-莱杰以及一众值得称赞的配角们完成了一份不可能的任务:让一个糟糕透顶的剧本吸引观众看完这部电影。”
“帝国”,七十分,“堪称灾难的剧本,但安森-伍德到底是如何做到在一片泥沼废墟之中依旧闪闪发光的”
“娱乐周刊”,六十八分,“万万没有想到,安森-伍德在脱离舒适区之后,依旧能够牢牢抓住观众视线,他的表现远远超出预期,而其他演员也值得表扬。但个人不喜欢如此矫揉造作的结局,不过,嘿,我们还有其他四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