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之花瓶影帝七七家d猫猫

第1251章 市场呼声

第1251章 市场呼声

 

格莱美效应,正如奥斯卡效应一样,整个行业人尽皆知。

 

每年颁奖典礼结束之后,得奖作品将迎来一波全新关注,甚至可能迎来300%、500%的收益涨幅。

 

一切,源自于格莱美和奥斯卡的公信力、影响力。

 

正是因为如此,唱片公司和电影公司都渴望得奖,不仅仅是为了奖项而已,还和利益直接挂钩。

 

然而,颁奖典礼影响力也有局限性。

 

在奥斯卡,奖项加成最明显的往往都是最佳影片;而在格莱美,效应往往直接作用于专辑销量。

 

简而言之,颁奖典礼结束之后,主要得奖作品的专辑销量往往能够迎来一波爆发,尤其是焦点作品。

 

像诺拉-琼斯的“远走高飞”那样,依靠口碑传播,在半年乃至于一年、两年的时间里走出绵长后劲曲线的作品,也不在少数,音乐市场依旧拥有潜力。

 

但整体而言,仅仅针对专辑销量。

 

单曲,则是另外一回事。

 

公告牌单曲榜反应的是当前电台电视、市场反馈以及普罗大众流行度的变化,一切都是正在进行时,格莱美能够带来的影响相对有限。

 

所以,颁奖典礼结束之后,单曲榜往往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万事都有例外,记录总是在等待被打破。

 

2004年二月第三周,公告牌单曲榜。

 

冠军,“生命万岁”,八月三十一日乐队。

 

亚军,“耶(yeah),亚瑟小子。

 

季军,“你舞动的样子(the-way-you-ove)”,流浪者合唱团。

 

第四,“唤醒我”,八月三十一日乐队。

 

第五,“我和我自己(,yselfi)”,碧昂斯。

 

一片惊呼!

 

亚瑟小子全新单曲“耶”横扫各大俱乐部和酒吧,发行以来每周搭乘小火箭持续飙升,人们全部认为这首单曲应该能够登顶冠军,却遭遇“生命万岁”狙击!

 

一个冷门。

 

同时,八月三十一日乐队的两首单曲双双回暖杀入前五名,本来就已经收获不可思议的惊人流量,格莱美颁奖典礼之后居然再次掀起匪夷所思的狂潮!

 

又一个冷门!

 

于是,公告牌出现骇人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