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 黄粱一梦(终)(第2页)

  一群大臣虚伪的面孔,让为数不多有良知的几名文臣武将,感到胃里一阵翻腾,暗暗为陈易这个“惊世奇才”感到不值。

  民生上,若非有陈易提出的《二十八条安民疏论》,三州之地的百姓,日子过得怕不会比大景朝廷治下好多少,更别提积攒出国库中的大量钱粮了。

  军事上,陈易受命于危难之际,仅凭十五岁的年纪,便在劣势之下保住了固有的两州之地,又只用两年时间,再下一州,一年之后,将三州打造的宛若铁桶。

  别看这些大臣们嘴上贬低陈易,可心里,没有哪个不佩服的,可佩服又何如?

  挡我财路,阻我封侯,那就去死!

  “陈小将军年轻气盛,怕不会轻易就范,咱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

  “齐水城外二十里,有一陈家村,数年前刚刚建成,听说与陈小将军关系匪浅,不如把他们‘请’来做说客?”

  “老军师那里也可以去讲讲道理,不过他老人家已经七旬有余,把他从乡下请来,路上实在遭罪。”

  “唉,若陈小将军通达一些,有大王一半...不,哪怕是三分仁义,也不用老军师受苦了!”

  一群人凑在一起,商量着如何能让陈易乖乖就范,从上午一直商量到傍晚,连午饭都没有吃,揭竿而起二十多年,他们头一次这么认真处理“公务”。

  ......

  傍晚,陈易手中拿着几封书信,白天内阁中发生的事情,记录其上。

  防人之心不可无,自从师父离任前叮嘱他之后,他就暗中留了后手,做了准备。

  仁王皇宫中的某个侍女,某个太监,甚至是某个白天在内阁中大骂他的文臣将领,都有可能是他的人。

  “愚蠢,被权利冲昏了脑子!”陈易看完书信,忍不住骂了一句。

  他自小聪慧,又经历颇多,再结合各地传来的情报,自然一眼便看出仁王以及那些朝臣打得什么主意。

  “那大景皇室早就名存实亡!”

  “新登基的小皇帝不过是众世家推出来的傀儡,他们是怎么想的,这种招安也敢去?”

  “不怕有去无回?”

  陈易知道起义军中的那些高层多是贫苦百姓出身,没什么见识,可傻到这种程度,也是让他感到无力。

  “呵,这里面肯定有那些内奸的功劳。”陈易以前没注意过,只是近一年才隐约发现,那些高层身边都有潜伏的内奸存在,或是得力手下,或是枕边之人。

  他本想暗暗布局,然后一网打尽,可照现在的情况来看,怕是来不及了。

  “我那五位苦命的叔叔,好不容易过上两年好日子,师父他老年人七旬有余,身子骨一直不好,居然连他老人家的念头都打!”

  “就真的一点不念旧情了?”陈易沉默良久,然后走到书桌前,开始写着一封封书信。

  一名名身穿夜行服的剑客,将这些书信连夜送往各地。

  世人只知陈小将军一杆长枪沙场难逢敌手,却不知他的剑术更胜数筹,八岁那年偶然触碰长剑,便有一种天生亲近之感。

  无师自通,只凭闲暇之时胡乱耍耍,十二岁那年无书可读,便行万里路游历天下,赫然发现,自己的剑术居然已经无敌于江湖!

  诸多剑客奉其为“神明”,狂热追随,甚至自发组成了“剑气盟”,尊陈易为盟主,陈易本没当回事,只是后来得师父叮嘱,才渐渐掌控该组织,为自己打探消息。

  一夜过去,两方人马都在准备。

  朝臣们这些年安于享乐,虽然知道陈易在军中声望高,却不知道高到什么程度。

  军中年轻一代,视陈易为偶像,早就想安排一出“黄袍加身”的戏码,却都被陈易巧妙的打消了。

  此时,一名名驻扎在军营里的年轻将领收到密信,皆是一脸狂热之色!

  “兄弟们,大王造反了!”

  “跟我去平叛!”

  距离齐水城较近的军营,连夜开始行军,距离较远的军营,或是被叮嘱不可妄动,守好边关,或是被下达了拖住“叛军”的命令。

  陈家村。

  当年那五名救下陈易的残兵,都娶了婆娘,组建了新家庭。

  托陈易的福,他们此时有房有田,老婆孩子热炕头,过上了他们理想中的“好日子”,而且在陈易的帮助下,寻到了一些当年存活下来的乡邻,于数年前,组建了现在的新陈家村。xしe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