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 良宵知情心(第3页)




    贾琮伴着身边娇俏如花的三人,走在园中青石小道,晚风旖旎,蕴含女儿家的怡人芬芳,令人陶醉。



    宝钗说道:“那甄家和我们家一样,也是金陵几辈子世家大族。



    我听我妈说过,他家虽没世传爵位,但祖上也是开国之臣,家中有体仁院总裁的世传官职,



    甄家这些年因在江南行商巨富,得了金陵甄半城的雅号,也算是家底浑厚之门。



    即便这样的门第,看着是何等荣华富贵,如今不过因他家大房公子做了错事,说败落也就败落了。



    可见一家一户兴旺,需要几辈子人辛苦,但要是毁家灭业,不过是旦夕之间,想想真是可怕。”



    探春说道:“宝姐姐说的很在理,子弟不上进争气,家业便会累如危卵,倾覆不过朝夕之内。



    好在我们家有三哥哥顶门立户,如今家业兴盛,再大的风浪也不用害怕,想来却比甄家走运太多。



    探春转而有些气馁,说道:“二哥哥虽不爱读书,好在他虽有些荒废,也都是家宅之内。



    寻常都不会出去闹,也不用担心惹上外面的事……”



    宝钗听了探春的话,心中不免有些触动,想到探春有个兄弟宝玉,是个让人头疼的。



    自己岂不也有个让人操心的哥哥,相比宝玉只在内宅厮混,自己哥哥在家一时都坐不住。



    每日都出去呼朋唤友,厮混招摇,当初在金陵就是闹出人命,才会举家迁居神京回避。



    如今哥哥薛蟠行事粗疏,依旧没多少长进,自己和母亲也是每日提心吊胆,生怕他又闹出事情。



    宝钗想到这里,不免羡慕探春有贾琮这等堂兄,他们兄妹一贯亲近相护,探春一辈子都多个倚仗靠山。



    但转而又想到,探春妹妹可不值得羡慕,琮兄弟真成了自己堂兄,自己可真不知怎么办……



    贾琮送了探春回院子,因为路途远近,他和黛玉又送宝钗到两府通道小门,最后贾琮才送黛玉回院子。



    ……



    此时,夜幕降临,天宇幽蓝,银星万点,明灭不定。



    贾琮和黛玉并肩走在园中小道上,步履合一,夜风脉脉,暗香盈盈,让人心旷神怡。



    黛玉话语清脆,问道:“三哥哥,金陵甄家送银入京,这等事情必定要瞒着人做。



    你怎么消息这等灵通,千里迢迢的就提前得知,还特地赶回府中拦阻。



    要是我没猜错的话,必定是甄三姑娘得知家中之事,千里迢迢给三哥哥通风报信。”



    贾琮听了这话,一时有些语塞,想来方才在迎春院里,他说起甄家送银之事,一时都无人问这个问题。



    或者史湘云性格直爽舒朗,在这上头少几分敏感。



    但以探春之精明,迎春之细密,宝钗之聪慧,她们未必没想过其中缘由。



    自己对甄家所行隐秘之事,能这般未卜先知,她们多半会想到甄芳青身上。



    但迎春是自己长姐,探春是自己堂妹,不会在乎自己和别的女子牵扯。



    宝钗和黛玉、探春等相比,亲缘上和自己远了许多,自然也不好意思说破。



    清凉的夜风之中,黛玉语声轻盈,带着戳破贾琮的得意和调皮。



    “甄姑娘对你可真不错,自家的金银财宝都不要,千里迢迢也要报信护着你。”



    “这么好看的姑娘,还这么稀罕你,三哥哥是不是心里特别得意。”



    “甄姑娘是挺好看,不过妹妹生的更好看。”



    “哼,这话你张口就来,说过好多次,也不知有没对别人也说过,你可哄不了我。”



    “好妹妹,女儿家不用怎么聪明吧,什么事都一猜就中,太不好玩了,那多累心。”



    黛玉笑道:“那可不行的,要是我不够聪明,岂不是被你轻易哄骗了去。”



    “其实有人向着你,我也是乐意的,至少三哥哥不会吃亏,家里也不会遭事儿。”



    “她要向着你,我才懒得管,但三哥哥要向着我,却是要管的。”



    “不管怎么说,家中姊妹,从小一起,情同手足,总该比别人亲些。”



    贾琮觉得黛玉这话有些耳熟,突然有所悟,不由自主一笑。



    伸手握住黛玉柔滑的小手,笑道:“姑娘家这么多小心思,也不嫌累,我想哄骗你可没这本事。”



    黛玉心中大羞,忙不迭的要抽回小手。



    嗔怪道:“还在园子里呢,谁和你拉拉扯扯,让人看到算什么意思。”



    她用了些力气,只是贾琮手上拽得牢固。



    她见夜幕之下,园子里静悄悄,少有人走动,只好由着他。



    两人都不由自主放慢了脚步,一时之间也不说话。



    过了稍许之后,黛玉又问道:“三哥哥,甄家都冒着风险往外运银子,可见家事危急,真要出大事。



    甄姑娘如今正好返回金陵,她一个姑娘家会不会跟着遭罪……”



    贾琮听的话语惴惴,隐含一丝担忧,心中有些暖意,将手中纤细柔滑的手掌,握得更紧一些。



    说道:“今日送信之人,是甄姑娘的心腹小厮,他说甄姑娘南下至姑苏,便暂时安顿,并没有进入金陵。



    她人在姑苏,却能知金陵之事,还及时向我传信,说明她早有防范,她不会吃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