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李逸五百部曲(第2页)

 虽然一年得一千七百多石,但我们可以一旬给他们放一回粮,则一次也才五十石不到,

 阿郎先前跟我们说,家里还有六百多石粮食,那么足以支持四个月以上,虽然夏粮收获还有半年,

 可我们的作坊、店铺也会有收入,完全可以支持。”

 “只给口粮不够吧,还得给他们衣鞋,还得给工钱呢,这些都没算。”

 姬氏直言,“阿郎,这些灾民现在都很难撑过这个冬天的,我们现在招他们,是在救他们命,能有口饱饭吃,特别是一家都有口饱饭吃,许多灾民都会争抢的,”

 李逸承认这是事实,

 就是觉得大户也是趁人之危啊,有点不够厚道了。

 “我觉得工钱还是得给的,不能说他们现在是灾民,就能这么肆意的压榨欺迫的,

 我们可以招他们的时候先说明,先给口粮,等到夏收、秋收之时,再付给粮食做工钱,

 工钱可以少定点,但不能不给。”

 “阿郎,乡下一般雇佣一个青壮长工,大多是包吃住,另一年两季衣鞋,再给十到十二石的麦粟,长工一年口粮大概是七石米,折算下来,一个长工一年开支二十石粮左右,”

 一个长工顶多也就能种五十亩地左右,这意味着雇一个长工,五十亩的产出,长工成本就占十几亩了,这还没算上种子、农具、耕牛等。

 除非是庄园化经营种植,农忙季加一些短工,这样一来,平时一个长工得管理百来亩地,成本才能降低。

 否则还真未必有直接把地租出去强,现在有些地主收租,都是跟佃户对半,甚至六四分。

 不过惯例,地主只收夏粮的租,秋季这一荐一般是种点别的作物轮作,产量也低,所以惯例不收租。

 如果是地主自己经营,自然收益都是他的。姬氏现在主张从灾民中招人,其实不是看中眼前这点收益,而是想趁这难得机会,钻国家空子挖国家墙角,这些灾民招过来了,在他地盘上安定下来,


 很多人就成了李逸的部曲,成了附庸于他私人的人口。

 以后发展庄园,只要有充足的人手,那么除了种植外,也还可以搞养殖、纺织,甚至诸如一些作坊加工,就都有人手,也能获取更多收益。

 这样抢人口的机会可不多,等天下一统,国家安定,朝廷可不会再允许大户这般公然挖墙角抢人口。

 招人,不如说趁机抢人。

 商议许久后,

 达成了家庭会议结果,招人,赶紧招人。

 优先招二三十岁青壮夫妻的,只有两口子的最优先,然后带着十几岁儿女的,或是有四五十岁父母的其次,

 那种父母太老病、儿女太小又多的,先不考虑,

 待遇标准嘛,就是一户每天给五升小米,十天发一次粮五斗。

 “吃自己做,住自己搭草棚窝棚,暂时待遇就这样,工钱则是头一年,夏、秋收后,各给粟三石。”

 第二年,则还会提供两季衣鞋,两季各给粮六石。”

 如果这些招来的家庭里,比如妻子或儿女被挑到作坊或商铺做工,则能多拿份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