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秦王的馈赠(第3页)

 

制盐方法,除了秋夏间有盐南风,直接捞盐,其余的都是靠晒盐法,引卤水注入池畔畦田,一尺来深,经过五六天日晒,自然蒸发成盐。

 

围绕着东西十里,南北七里的解池,都是这样的盐畦。

 

大约三分之一是官办的盐屯,其余都是民营私有的盐田。

 

李世民这位太尉、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右武侯将军,皇帝在解池赏赐了他大块盐田和许多粮田。

 

李世民便拿出千亩粮田,一块盐田给李逸,做为他献给自己千里镜,以及给李逸大婚的贺礼。

 

这份礼很重。

 

虽然现在河东还在打仗,

 

当初李渊刚起兵时,隋左骁卫大将军屈突通随代王镇守长安,李渊南下,长安派宋老生镇守霍邑,屈突通驻于河东,两军响应,阻击李渊。

 

结果李渊计诱宋老生出城,将其大败,顺势南下。

 

抵达河东时,李渊并没有攻屈突通守的坚城,而是直接分一部份兵围兵少的河东城,自己渡河直奔关中。

 

屈突通无奈,只好让通守尧君素留守,自己率一军赶去救援长安,结果在潼关,被刘文静率领的唐、突联军击败,几次拒降后最后还是被招降了。

 

可杨广侍卫出身的尧君素却一直坚守着河东城,到如今都还不肯降,甚至李渊派他的妻子前去劝降,都被他一箭射死了。

 

虞州刺史韦义节和兵部侍郎、驸马赵慈景也是久攻不下,

 

尧君素被困孤城,却是坚决不降,制作木鹅,顺流而下,向外传递仍还在坚守的信息,

 

可惜东都洛阳朝廷,根本无力救援。

 

持续的战争,把蒲州、虞州这片地区都快打烂了,连解池也大受影响,中条山遍地盗匪,

 

河东郡旧地人口锐减,土地大片荒芜,这种情况下李渊大手一挥,就将大片的土地赏赐给了李世民等,

 

李世民也大方,直接给李逸千亩粮田,还给了他一块盐田。

 

二月垦畦,四月引池为盐,八月乃止,盐田一年能作业五个月,可以浇晒不少盐。

 

整个解池,据说隋朝开皇年间最兴盛时,官私年产盐百万石。

 

李世民直接送一块盐田,这可真是给他一个聚宝盆啊。

 

虽说解池里也有靠盐南风打捞的漫生盐,但这种盐质量一般,一般是喂牲口的,发苦而松散不利久存,产量也不稳定。

 

所以还是盐田晒盐稳定,也被称为种盐,百姓赞最为精好,

 

“虞州安邑大盐池有五百一十三块盐田,约五百亩左右,陛下赐我十三块盐田,”

 

李逸听了有些失望,五百多块盐田,才五百亩,那平均一块盐田也就一亩左右。

 

李世民获赐十三块,给自己一块,

 

那就是自己只有一亩盐田

 

“你可别小瞧了这一块盐田啊,一年能制盐五个月,遇天气好,五六天就能收一批盐,每次能收盐百余石,算下来,一块盐田一年起码能收盐两千石!”

 

斗米斤盐,李逸突然发现自己真得了一个聚宝盆,虽才一亩盐田,但两千石盐啊,哪怕一石盐卖个一两贯钱,这也是三四千贯啊。

 

扣除制盐成本,还有很大利润。

 

“谢大王赏赐盐田。”李逸嘿嘿赶紧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