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身世大白(第3页)
“他既然知晓,为何从未认过”杜十娘满脸不解,语气中带着一丝质问。
“其实李家一直都知道这个孩子后来的去向,知道是御宿川无极观的老道将他带走了。甚至李芝以前还经常派人暗中看望,也时常给无极观布施一些钱粮。”杜如晦耐心地解释道。
“直到六年前,他们师徒俩离开道观,消失了六年。但李逸一回来,李家便很快知晓了此事。”
如今李家的情况颇为复杂。当家人李景,去年在幽州离世,就连嫡长子李世谟也一同死在了那里。在他的子孙中,现在是嫡长孙李芝当家,可李芝的官职仅仅是个四品的中郎将。
不过,一直未被李景承认的李圆通那一脉,却在隋末唐初崭露头角。李孝常原本只是华阴县令,但在李渊义军南下,最缺粮草之际,他毅然献上了隋朝的大粮仓之一——永丰仓。这一义举,让李渊解除了后顾之忧,得以一举拿下长安。因此,李渊建国后,赐封李孝常为义安郡王。
当年,李孝常的父亲李圆通虽被李景嫌弃,不被承认,但他在杨忠、杨坚父子家做了多年奴隶,却也因办事得力得到杨坚的赏识,受到重用。杨坚建隋称帝,李圆通也是鸡犬升天,从此飞黄腾达,历任内史侍郎、黄门侍郎、尚书左丞、刑部尚书,封爵郡公。
而李渊年幼丧父,儿时被姨母独孤氏和丈夫杨坚接回家抚养,就是那时李渊认识了比他大许多的杨家奴仆李圆通,李圆通当年对寄人篱下的李渊很是照顾,
后来李渊主动与之联谱结亲,称为叔父。
“这么说,义安王还是我家阿郎的堂伯”杜十娘惊讶地问道。
“嗯,李世谟和李圆通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李孝常和李芝是同祖父的堂兄弟。李芝和杨氏生的儿子李嵩等,跟李孝常儿子李义宗、李义立、李义余等,他们和李逸,都是同个曾祖的从兄弟。”杜如晦耐心地梳理着他们之间的关系。
“对了,李逸不是有个妾侍姓姬么。”杜如晦突然想起什么,说道。
“嗯,前朝汾源公姬威的孙女,小字素君。”十娘回答道。
“说来也巧了,李孝常第六子李义余,早年就是跟姬威的小孙女订了婚。”杜如晦笑着说道。
“姬揔持那丫头来过我家,是素君的妹妹。”十娘说道。
“你看这不就巧了么,李逸跟李义余是从兄弟,结果姬家姐妹,现在姐姐做了李逸的妾,妹妹是李义余的未婚妻。”杜如晦感叹道。
杜十娘也没想到会有如此巧合之事,不过她现在更关心的是,丈夫得知这个消息后会作何反应,他应当会很高兴吧
“李家那边到底是什么想法呢,还有阿郎的母亲现在在哪,可还好”杜十娘忧心忡忡地问道。
“张氏据说后来离开了长安,回到了范阳老家,好像是出家为尼了,现在情况如何,我也不太清楚。”杜如晦看着堂妹,认真地说道:“我觉得李逸应当认祖归宗,当年李芝抛弃未婚妻悔婚,攀附杨素,娶了他女儿为妻,固然是大错特错。可如今时过境迁,既然找到了自己的家族,认祖归宗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他是陇西李天水房的子孙,身上流淌着滑国公一系的血脉,认祖归宗对他日后的发展也大有裨益。虽说天水李氏不如从前那般辉煌,但家族的名望依旧摆在那里,更何况义安王也是他们家族的。只要无逸愿意,我倒是可以从中牵线搭桥,让他和李家人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这个事情我听阿郎的,不管他认还是不认,我都完全支持他。”杜十娘一脸坚定地说道。
杜如晦见状,也只能无奈地笑笑。以他对李逸的了解,只怕李逸知晓了自己真正的身世,尤其是得知自己被抛弃的原因后,恐怕很难轻易原谅李芝和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