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谋反罪

第287章谋反罪

介休,因春秋时晋国名臣介子推休逝于此而得名。

李逸送走了李仲文六将,也分出了三千人马,一千四战兵,其中步兵一千,马军四百,又辅兵六百,乡勇一千。

他手中就剩下了五千五战兵,五千五辅兵,还有两千镇戍兵。

灵石城,

李逸看着地图上的介休,这座城处于晋中盆地南端,左依太岳、右傍吕梁,南扼雀鼠谷,是晋中通往晋南的喉咙要道,有陕晋通衢之称。

因为有割股奉君的介子推,而有了寒食节。

介休城最早是东魏时修的土城墙,之后屡次毁于战火。

如今的介休城,周围八里,城高三丈五尺,基阔三丈二,女墙高五尺,有城门四道。

四门顶各有一座城门楼,四角也均有角楼,南门和西门还各建有瓮城,瓮城上也有城门楼,整个城墙有敌台一百二十多座,东、北城外还有外关。

不过这座城池虽然不小,可却是建在汾河南岸的平原上。

他虽扼守雀鼠谷口,但本身却无险可守,处于盆地平原南边。

“无逸觉得李仲文他们这次北上会否顺利”陇西王李博义凑到地图旁。

渤海王李奉慈嘲讽道:“原以为李仲文好歹也是八柱国家之后,谁料到也只是只草鸡,九千人被五千人歼灭,说出去都不敢信。这样的人,无逸还给他三千人,这又是有去无回的,

再被汉军俘虏,别人可未必再会留他一命。”

崔敦礼倒是替李逸说话,“李仲文毕竟还是行军总管,在朝廷免他职前,这里依然是他说了算的。李县公毕竟只是副总管,他再三要求,又怎能拒绝。”

“不过敌军围攻介休,我们要是坐视不理,到时也是要被追究责任的。现在李总管他们带三千人北上,咱们跟县公留守两城两关,介休那边就跟我们没关了。”

李道宗也点头,“增加了三千援兵,介休城防守应当是没什么问题的,毕竟太原还在,敌人主力还在北边。”

战争仿佛突然按下了暂停键。

端午过后,

双方陷入了一种沉闷的僵持之中。

汉帝刘武周的宋王宋金刚率汉突联军围太原,大将寻相率军围介休,而先锋黄子英却被李逸围在雀鼠谷贾胡堡。

李仲文三千人马北上,没能进入介休。

他们在介休南面遇到寻相军的阻击,吃过一次亏的李仲文这次确实是谨慎了许多,虽敌人再次轻兵挑战诱敌,可他没上当。稳扎稳打,但兵力过少,最后无法撕开敌人包围进入介休,

只得退而其次,进入介休南面二十里的张壁堡。

张壁堡不大,但依山而建,三面环沟,易守难攻,这座堡垒据说最早是建于晋末五胡乱华时期,豪强为抵御战乱,修建坞堡,后来的岁月里,这堡垒不断的扩建。

于是如今就成了一座防御了得的堡垒,周长一千余米,占地二百亩,构建了三道严密的防线,

首当其冲的是古堡外围的瓮城,其次是堡内错综复杂的巷门、院门等构成一道道坚固屏障,

最为精妙绝伦的还是堡垒拥有长达万米的地下暗道,形成错综复杂的地下网络,地道甚至挖成了三层立体结构,既可通行,又可藏兵、囤粮。

这座历经无数战争的堡垒,恰好就处于介休南面的山里,吕梁和太岳两座巍巍大山张开双臂紧紧相连,张壁堡就在这平川与大山相接的位置,

与介休城、雀鼠谷三足鼎立,汾河水在其间蜿蜒南下,形成了一条狭窄的通道。

李仲文选择屯兵此处,还是很高明的。

距离介休不远,也就二十里,可以牵制攻城敌军,呼应介休守军。其次就是他这里扼守雀鼠谷口,刘武周的汉军就算是拿下介休城,不拔掉这颗钉子,都无法轻松南下,

他们的粮道也随时会被威胁。

威胁粮草辎重,这本来也是这些堡垒的一个重要作用。黄子英之前绕过灵石一路到了霍邑附近,如今也因此被困死在雀鼠谷,

可以说他大胆深入敌境,固然是让他歼灭了李仲文九千人,却也把自己陷入死地。

这就是敢越城而过容易出现的危险,尤其他钻的还是雀鼠谷这样的地方。

时间一天天过去。

李逸坐镇灵石县城,加强防御,操练兵马之余,他甚至还带兵开始屯田。

各处战场都陷入僵持阶段,都在等着有新的力量加入来打破这脆弱的平衡局面。

李逸也在等着长安的援兵。

从灵石快马加急,其实消息几天就能到长安,

可李逸在这里一直没有等到朝廷关于援军的消息,反倒是收到了一些没什么用的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