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左仆射(第2页)

 都断了粮草。

 两人出城列阵,集结两万残兵败将,想要拼死一战。

 李世民三天没解甲两天没吃东西,

 可却没把刘宋的这两万人放在眼里,更不想再跟他们耗。他派从河北败入关中的李世绩,率领刘弘基、于筠、刘世让几将正面进攻,

 自己却带着秦琼程咬金段志玄翟长孙等,率玄甲骑精锐突袭宋金刚刘武周的背后。

 一举破敌,当场阵斩三千级。

 刘武周宋金刚再次溃败,弃长子城而逃,唐军一路追击数十里,大部份武周败兵投降。

 而尉迟恭、寻相二将困守长子城,也随后被唐俭劝降。

 李世民对这个曾四败于秦琼手下的武周悍将,却很赏识看重,听闻他投降,立马授他为右一府统军,仍让他和寻相统领旧部八千。

 刘武周和宋金刚各自带着数十轻骑,在山野分别逃窜,倒是成功的逃入突厥。

 李道玄闻捷报,便在介休城下告知张万岁,成功劝降,介休一万守军开城投降。河东唐朝旧地,全部收复,大唐甚至还多拿下一个岚州。

 “可惜刘武周、宋金刚逃了,这两人还真能跑,那种情况下都能逃掉。”萧十三感叹不已。

 李逸却只是呵呵一笑,“孤身逃脱有什么用?以前他们还有几万兵马,占据代北几州,突厥人还愿意扶持当条看门犬。

 可现在兵马没了,他们拿什么守代北?

 用不着朝廷动手,突厥人很快就会砍下两人脑袋送来大唐。”

 萧十三有些不信,“不可能吧,他们之前还那般大力支持他们,还出了不少兵马。”

 “处罗可汗这次在刘武周身上可下了不少本钱,结果搭进去许多突厥部众,你说他不砍了刘武周,拿什么跟手下交待?

 又如何转圜与大唐的关系?”

 “这么说倒也有些道理。”萧十三望着他,“可惜阿郎最后这场收官之战没参加,凭白少了许多军功,倒是便宜李仲文他们了。”

 李逸无所谓的摆摆手。

 “河西走廊可还安定?”他问。

 “表面上还好,其实也是暗流涌动,去年李轨被擒送长安斩首后,凉府九州也并不太平,发生了数次胡部叛乱,还有突厥入寇袭扰,吐谷浑和羌部也没少抢掠,

 但杨相在凉州,剿抚并用,又有武威安氏等豪强支持,也还算控制的住。

 现在杨相也在凉州编练了不少新军,设军镇,建堡戍,恢复烽燧,又与西域通商,招抚流民,开垦军屯,倒是越来越好了。”

 李逸感叹杨恭仁确实还是比较有本事的,河西那等复杂局面,他能这么快安定,相反去年太子建成出原州接应,结果强征地方豪强子弟又是借狩猎之名练兵,又是征派粮草,搞的太激进,结果大半人逃亡,弄的杨恭仁都直接向皇帝告他御状。

 萧十三说他在河西也趁机置办了一些田地,买了一些奴隶在庄园耕种,也私下参与了一些丝路贸易,现在也攒下了一些身家。

 “打算接幼娘去河西吗?”

 他摇头,“我们朝廷派去的官员,哪能携带家眷。”

 大唐律令明文规定,诸外任官人,不得将亲属宾客住任所,及请占田宅,营造碾硙,与百姓争利。

 这个外任官,就是京官以外的地方官。不让家属随同上任,主要就是担心官员家属以权谋私,与民争利。

 当然,对于高级官将而言,不让带家眷,也是防止不好控制。

 这种情况下,地方官员一般都是会带上婢妾,或在地方纳妾。

 “你在凉州就没再纳妾吗?”李逸笑问。

 “幼娘经常信中让我纳妾,可我怎好这样做。”

 两人说到魏征,萧十三还挺觉得愧疚的,“阿郎让我护卫魏公,结果我最后却为个人前程随杨相去了凉州,让魏公在河北被擒,只能屈身事于建德。”

 “这也怪不到你,魏师兄本来也有机会早回长安的,可他自己选择留在河北,结果才有了这档子事。”

 李逸还挺心疼魏征的,都四十岁了,光想着拼事业,结果还老光棍呢。本来归附大唐都是五品秘书丞了,现在给窦建德打工,却只是六品的起居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