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左仆射(第3页)

 晚上李逸在家招待萧十三,萧十三知晓刘黑子都是七品骠骑府别将,卖豆腐的罗大富等也成了七品骠骑校尉后,不住感叹,早知晓就一直跟着李逸,参加河东之战,说不定能获得更多功勋。

 他在河西快两年,也只是由从七品的兵曹参军,到正七品的录事参军而已。

 次日。

 皇帝召他一同返回长安,

 河东已平定,皇帝也没必要一直再留在华阴。

 其实这段时间,皇帝已经往返长安几次了。

 李逸被召到皇帝御前,李渊叫他同乘车返京。

 “无逸啊,休息了这么久,也该休养够了吧?”

 皇帝笑道,“朝廷要新置益州道行台,你来做行台尚书令。”

 李逸连忙拒绝,“陛下,行台尚书令如此要职,统领数总管,当由皇子或是宗室近支遥领或坐镇,臣太年轻,也非宗室近支,实不适合担任如此要职。”

 李渊叹了口气。

 “朕先前派邓国公窦琎为益州总管,又派了滑国公皇甫无逸为总管府长史,结果这二人不和,经常互相诋毁,你说朕还怎么让这二人镇守?

 如今河东收复,接下来就是东图洛阳,南平萧铣,益州天府之国,其钱粮兵马极为重要。 所以朕才要设益州道行台,以益、利、会、鄜、泾、遂六总管隶焉。

 益州道行台必须得换人,朕原本想让世民兼任益州道行台,可他现在身兼数职,接下来得准备东取洛阳,

 思来想去,益州道行台,你来担任。”

 李逸听了益州道行台管的六总管府后,有些疑惑,会、鄜、泾三总管府,不是在关中吗,泾州,那是在渭北泾川河谷,在长安西北,鄜州是在长安北面的富县、洛川一带。

 还有会州总管府,会州还在泾州西北,在萧关外,处于灵州和兰州之间,在后世的靖远。

 怎么这三总管府还归这益州道行台?益州那是成都啊,利州总管府,那也是在山南道。

 这个新置的益州道行台,有点牛逼啊,从陕北一直横跨到川西,中间汉中也归他们管,甚至川东的重庆那片都归他们管了。

 这么看来,虽只辖六总管府,但真的不比陕东道大行台差多少了,或许益州道行台,应当叫京西道行台,长安西面这六个总管府,也就是没把陇右、河西、朔方划进来了。

 他还在那惊叹,李渊已经拍着他的手让他接下这个任务。

 李逸再三请辞,他真不想去蜀中啊。那么遥远,在长安多好。

 “这样,你任益州道行台尚书令,我让窦轨入川为行台右仆射。你呢,可以先留在长安再休息阵子。”

 李逸松了口气,这是继续遥领,这个好。

 益州道行台管的有点宽,权力有点大,李逸还真不敢接,如果仅是遥领,那倒还好。

 “还请陛下以皇子、宗室近亲担任行台尚书令,臣领行台左仆射就好。”

 李渊其实心中第一选择是李世民,甚至想真的调李世民到益州上任,但经历了河东之败后,李渊也不敢做的过份,毕竟关键时候,还是这老二靠的住,真的能打。

 现在调世民去益州任尚书令,洛阳谁来打,窦建德谁来打?

 世民不能去,那让老四元吉去。

 可皇帝也知道,元吉上次太原表现太差,眼下让他出任益州道行台尚书令,只怕满朝文武都要反对。

 最后就想到让李逸去,一来李逸也挺能打,二来他立那么大功却辞了封王,李渊总觉得亏欠了点。

 “那就你任益州道行台左仆射,酂国公窦轨任右仆射兼益州总管。让窦琎回来做秘书监,滑国公皇甫无逸任行台吏部尚书兼益州总管府长史,调阳城县公韦云起为遂州都督、行台兵部尚书。”

 皇帝召来封德彝,

 “你马上草诏,拜无逸为益州道行台左仆射,其并州总管、右武侯大将军、万年道参旗将军、太子左卫率等官职并如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