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拯救的意义(第3页)

 

这一段戏,放在残酷的诺曼底登陆战之后,同时也引出观众的思考。

 

到底为了一个普通士兵,就派出一堆精锐士兵去营救,这样的交换值不值得?观众们各自都有立场,而汤姆·汉克斯同样有自己的见解。

 

这场戏在洛杉矶拍摄,结束军事训练的主要演员们都前来观摩了。

 

趁着片场休息的间隙,演员们都在讨论做这件事到底值不值得。

 

饰演迈克·霍瓦特中士的汤姆·塞兹摩尔说道:“我觉得不值得,战争中付出牺牲的不止瑞恩一家。

 

同样有很多的儿子,父亲,丈夫,在惨烈的战争中付出了代价。

 

与其让一个普通士兵回家,从而牺牲一队精锐士兵,不如让这队士兵在战场上发挥作用。

 

早日结束战争,大家都可以早点回家。”

 

汤姆·汉克斯则有不同的见解,一如他饰演的角色约翰·米勒上尉一样。

 

“霍瓦特中士,你说的很有道理。”

 

剧组期间,为了培养默契,大家都互相称呼角色的名字和职务。

 

汤姆·汉克斯继续说道:“抛开国家精神不谈,至少我们要看到影片为人们保留了希望。

 

一个家庭至少要有个年轻的生命,去延续家族、国家的血脉。

 

即便战争再残酷、国家再危难,但如果有了希望,至少还能给我们以活下去的勇气,给在战场上厮杀的士兵以慰藉,给在后方提供保障的女人们以安心。”

 

“说得好,米勒上尉。”小吉伯特在后方听着演员们的讨论,听到汤姆·汉克斯的论述,忍不住鼓掌。

 

“我也是谈谈自己的见解而已。”被小吉伯特夸赞,汤姆·汉克斯显得很不好意思。

 

小吉伯特却说道:“我就说,这部影片找你来做主演是最合适不过的,你对影片想要表达的精神了解得很透彻。”

 

范·迪塞尔这时候问小吉伯特:“导演,如果让你带着一队士兵去救一个普通大兵,你会答应吗?”

 

“出于个人心理,我肯定是不希望去做这样的事情。”

 

小吉伯特说完,看范·迪塞尔脸色一乐,又说道:“不过作为一个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我想我应该会去执行,但结果可能不是很好。”

 

“所以,导演你做不了约翰·米勒上尉,只有我能。”汤姆·汉克斯小小的开了一个玩笑。

 

大家听到这句话,都乐了。

 

在北美的拍摄日程结束后,趁着最后一点时间,小吉伯特把原型人物弗里茨·尼蓝给请过来,给演员们上上课,讲述自己的经历。

 

相比电影里的一波三折,弗里茨·尼蓝回来的路途无疑要顺利得多。

 

e连攻下卡伦坦湾后,上头得知弗里茨·尼蓝在第82空降师的哥哥鲍伯阵亡的消息。

 

同时他在第4步兵师的另一位哥哥也阵亡于犹他州滩头,不久后三哥在同一周中于缅印边界被击落失踪报备。

 

同一天中尼蓝夫人同时接到三封儿子阵亡的电报,弗里茨是家中剩下唯一生存的儿子,陆军于是下令将他优先送回国。

 

影片里最后的大战属于电影里虚构的桥段,现实中弗里茨·尼蓝回家很顺利,并没有他被营救这样一个故事。

 

但如果影片按照真实的故事这样拍摄,就会少了很多的戏剧性,也少了可供观众思考的空间。

 

所以在原本的故事上做一定的艺术化加工,是必然的。

 

小吉伯特和斯皮尔伯格一样,同样是想把影片制作得看点十足,也不缺少思考带来的启发性,还有深厚的人文气息。

 

结束几场短暂的戏份之后,《拯救大兵瑞恩》正式转场到英国去拍摄。

 

因为最后大战的小镇和影片当中奥哈马海滩还在建设中,所以小吉伯特优先拍摄了中间的文戏。

 

这部分文戏可以说相当的轻松,汤姆·汉克斯不愧是两届奥斯卡影帝,不只是自己表现出色,也成功带动了其他剧组成员。

 

就连演技一般的范·迪塞尔,都贡献了非常不错的表演。

 

文戏部分可以说轻松加愉快,但接下来对演员们来说,才是最难熬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