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和珅之变(第3页)

 这时,一旁的翰林李潢站出来反对:“刘大人,此举不妥。朱珪虽有才能,但两安徽之地遥远,治理不易。贸然将他召回,恐生变故。”

 刘墉看向李潢,心想:你曾是和珅的心腹,如今和珅已倒,难道你想步和珅的后尘?于是说道:“李大人所言不无道理。如今会考在即,关乎天下士子前程,关乎朝廷未来。朱珪大人经验丰富,定能公正评判,选出贤能之士。而安徽之事,可从长计议,难道李大人害怕朱石君大人回到朝堂么?”

 嘉庆听后,看着李潢说道:“是呀!难道你李潢如同和珅一样,害怕朱珪回到朝堂对你不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翰林李潢见嘉庆微怒,退下去再也不敢发声了。过了几日,嘉庆再次召见刘墉,笑着说道:“刘爱卿,朕已决定召回朱珪回朝主持会考。就依你所言,选派官员暂代两广事务。”

 刘墉大喜,跪地谢恩:“皇上圣明!如此一来,朝廷幸甚,天下士子幸甚!”

 朱珪回朝后,立刻全身心投入到会考筹备中。他严谨细致,每一项流程都亲自把关,力求做到公平公正。会考当日,考场内一片寂静,只听见考生们奋笔疾书的沙沙声。朱珪在考场中来回巡视,目光坚定而温和,他深知此次选拔对国家的重要性。

 而在戏班子这边,邹全(和珅)的生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他在当地名气渐大,戏班子的演出越来越多,收入也逐渐稳定。但邹全心中始终有个隐忧,他担心自己的身份有朝一日还是会暴露。

 一天,戏班子接到邀请,要去一个大户人家演出。邹全他们到达后,发现这户人家十分气派。演出过程中,邹全注意到台下有个管家模样的人一直盯着他看,眼神中透着一丝怀疑。演出结束后,管家悄悄找到邹全,低声问道:“你这模样,看着有些眼熟,莫不是京城的那位和大人?”邹全心中一惊,但很快镇定下来,笑着用安徽口音说道:“您说笑了,我不过是个唱戏的邹全,哪是什么和大人。”管家虽心有疑虑,但也没有证据,只好作罢。

 此事让邹全意识到,自己即便躲得再远,也并非绝对安全。他开始思考,是否应该彻底离开这个地方,前往更偏远的他乡。然而,戏班子里的人对他都很好,他又有些舍不得。

 与此同时,朝堂上朱珪主持的会考圆满结束,一批才华横溢的年轻官员进入朝廷。他们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让嘉庆看到了朝廷革新的希望。但这些新官员的加入,也触动了一些守旧势力的利益。他们开始在暗中谋划,企图破坏这来之不易的新局面。

 一天,新科进士王引之在上朝时提出一项改革建议,旨在减轻百姓赋税,整顿地方吏治。此建议得到了朱珪和一些正直官员的支持,但却遭到了以吏部侍郎钱樾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钱樾在朝堂上言辞激烈:“此改革看似美好,实则扰乱朝纲。地方吏治多年来已成定局,岂是轻易能改的?”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嘉庆看着朝堂上的争论,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改革势在必行,但也不能操之过急。最终,嘉庆决定先对改革建议进行详细调研,再做定夺。

 而邹全这边,经过深思熟虑,他还是决定离开戏班子。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戏班子众人,大家都十分不舍。老妇人拉着他的手,眼中含泪:“邹全啊,你这一走,我们可舍不得。但你既然有自己的打算,我们也不强留。”邹全感激地看着大家:“承蒙大家这段时间的照顾,我邹全不会忘记。日后若有机会,定会回来看望大家。”

 离开戏班子后,邹全踏上了新的旅程。他一路向北,风餐露宿,心中却多了一份对未来的期待。他不再是那个追逐权力财富的和珅,而是一个渴望平凡生活,重新寻找人生意义的邹全。在旅途中,他看到了百姓的疾苦,也看到了世间的百态。他开始思考,自己是否能以另一种方式,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