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官至极品(第2页)

 嘉庆微微点头,若有所思:“你的话不无道理,朕也明白它并非毫无用处。只是这机构权力太大,若是任用不当,反而会成为朝廷的隐患。”

 刘墉接话道:“陛下圣明,这也是臣一直忧虑的。所以臣举荐十七贝勒永璘,他为人聪慧且忠诚,定能将粘杆处引导向正途,为陛下所用。”

 嘉庆沉思片刻,目光坚定起来:“既然如此,朕决定留下粘杆处。但要进行整顿,以甄平、安杰等忠心耿耿之人为首,留下部分精干人手,其他人一概裁撤,如此既能保留其监察之能,又能减少权力滥用的风险。”

 刘墉拱手赞道:“陛下此举,实乃明智之极,如此一来,粘杆处必能在陛下的掌控下,更好地为朝廷效力。”

 嘉庆接着说道:“永璘协助朕管理粘杆处,责任重大,朕加封他为亲王,望他不负朕望。”说罢,嘉庆看向刘墉,微笑道:“刘爱卿,多亏你今日坦诚相告,又举荐贤才,为朝廷扫除诸多隐患,日后若有什么想法,尽管向朕直言。”

 刘墉激动地再次跪地叩谢:“陛下信任,臣肝脑涂地,在所不辞。愿陛下圣寿无疆,我朝江山永固。”

 嘉庆微笑着点点头:“老爱卿起来吧。朕近日准备驾幸热河,打算留你在京主持朝政,这期间您便是朕,朝中诸事皆由你处置,朕将这大清江山便托付给你了。”

 刘墉心中一激灵,这可是有专权之嫌、有僭越之罪,忙道:“陛下!老臣怎敢担此责任,还是陛下亲自处理朝政为好!”

 “刘老爱卿!朕深知你刘墉对我大清国的忠心,更深知你刘墉不是那种篡权夺位的小人。以您在朝中的位置及声望,若想夺权,恐怕轮不到我颙琰继承大位、君临天下。朕对你刘爱卿,一万个放心,接着!这玉印交付与你,在朕离开京城的日子里,你就是朕,可行使朕的权力!不得抗旨!”嘉庆坚定而不容刘墉反驳地说道。

 刘墉无奈,再次跪倒接过玉印说道:“陛下放心,臣必当尽心尽力,不负圣恩。只是这代陛下批阅奏章,老臣建议让臣用蓝批,而不用朱批,以此彰显君臣有别。”

 嘉庆点点头说道:“朕就依你,这蓝批之权便授予你。所有奏章,无论大小事情,你可全权依律处置。”

 “老臣遵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刘墉心中充满感动与责任。

 几日后,在养心殿一场简单而庄重的交接仪式后,被加封后的庆王永璘正式接手粘杆处。永璘找到刘墉,恭敬地说道:“刘大人,小王感激你对本王的推荐,往后还要请您多多指点一二。”

 刘墉笑着说:“庆王聪慧过人,定能将粘杆处打理得井井有条。不过这粘杆处虽为陛下耳目,但行事切不可过于张扬,一切以朝廷稳定为重。”

 庆王永璘点头称是:“刘大人教诲,小王一定铭记于心。”

 刘墉又叮嘱道:“满朝文武中,不乏心怀叵测之人,你要时刻警惕,为陛下分忧。”

 “小王明白,还望刘大人在主持朝政期间,诸事顺遂。”永璘说道。

 刘墉回府后,便开始着手准备主持朝政的事宜。他深知这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懈怠。

 次日清晨,刘墉身着朝服,早早来到军机处。众大臣见刘墉到来,纷纷行礼。

 “刘大人,如今陛下驾幸热河,大人代陛下主持朝政,往后还请大人多多关照。”朱珪笑着说道。

 刘墉严肃地说:“各位大人客气了。刘某受陛下重托,定当公正处事。往后朝中诸事,还望各位大人各司其职,共同为朝廷效力。若有懈怠失职之人,刘某绝不姑息,尤其是你朱珪朱石君哟!”朱珪一笑了之。

 其他众大臣看着刘墉和朱珪的对话,纷纷称是,心中大都对刘墉的严厉有所忌惮。

 这日,一份加急奏章送到刘墉案前。原来是南方某地遭遇洪灾,百姓流离失所,当地官员请求朝廷拨款赈灾。

 刘墉看着奏章,眉头紧皱。他立刻召集户部官员商议此事。

 “各位大人,南方洪灾严重,百姓受苦,这赈灾之事刻不容缓。户部可还有盈余银两?”刘墉问道。

 户部尚书面露难色:“刘大人,如今国库虽不算空虚,但各项开支繁多,若要拨出大量银两赈灾,恐对其他事务有所影响。”

 刘墉不悦道:“百姓乃朝廷根基,如今百姓受灾,怎能以其他事务为由而延误赈灾?你等再仔细核算,无论如何,也要先拿出一部分银两送往灾区,以解百姓燃眉之急。”户部官员们只得领命,下去重新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