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咳血公案(第2页)
德瑛根据两人提供的线索,开始对相关人员进行审讯。然而,这些官员早已串通一气,面对审讯,要么装聋作哑,要么矢口否认。德瑛心中暗自恼怒,但他并未气馁,决定从最薄弱的环节——那个被众人推出来顶罪的值班小兵入手。
小兵本是个老实人,面对德瑛的询问,吓得瑟瑟发抖。刘墉见状,和声细语地安慰道:“孩子,莫怕,只要你如实说出你所知道的,我们定会还你清白。”小兵犹豫再三,终于道出实情。原来,案发当晚,他确实看到几个黑影进入国库,但他刚想呼喊,就被人打晕。等他醒来,就发现自己被众人指认为盗贼。
有了小兵的证词,德瑛等人更加坚定了彻查此案的决心。他们顺着黑影这条线索继续追查,终于发现了亲王与朝中几位大臣相互勾结、盗取库银的证据。这些人利用职权,监守自盗,将国库中的白银据为己有。
真相大白之后,刘墉、王杰与德瑛一同进宫向嘉庆皇帝复命。皇帝得知真相后,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将涉案的亲王及官员全部革职查办,依法严惩。这起震惊朝野的国家级“盗窃案”,在刘墉、王杰与德瑛的努力下,终于得以圆满解决。
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日,一桩宗室欺民案被摆到了刘墉的案头。涉案的宗室乃是嘉庆帝远房皇叔,仗着皇亲国戚的身份,在京郊强占民田,殴打村民,行径恶劣至极。百姓们敢怒不敢言,最终联名上书,将状纸递到了德瑛的手中。
德瑛深知此案棘手,宗室身份特殊,稍有不慎便会引发诸多麻烦。就这样,德瑛又将这案子交给了刘墉,刘墉无奈只好参与审理此案。
公堂之上,气氛紧张凝重。刘墉端坐在主位,虽面容憔悴,却目光如炬。德瑛坐在刘墉旁边,审视着堂下众人。原告百姓们战战兢兢地跪在堂下,一脸的恐惧。而被告宗室却一脸不屑,身着华丽服饰,高昂着头,仿佛这公堂于他而言不过是一场闹剧的舞台。“堂下所跪何人,因何状告本王?”宗室率先发难,声音中满是傲慢。
刘墉重重一拍惊堂木,厉声道:“本案由本阁主审,轮不到你在此喧哗!”他强撑着身体的不适,转头看向原告,温和道:“你们但说无妨,本阁定会为你们主持公道。”
百姓们这才鼓起勇气,一五一十地诉说着宗室的恶行。从强占他们赖以生存的农田,到打伤多位村民,一桩桩一件件,皆是铁一般的事实。
宗室听后,冷笑一声:“一群刁民,信口雌黄!这等田地本就是祖上所留,他们不过是觊觎本王财产,故意诬告!”
刘墉不动声色,传唤证人与证据。一个个村民带着伤痕出庭作证,还有地契文书等铁证摆在眼前。宗室开始有些慌乱,但仍狡辩不已。
随着审讯的深入,刘墉心中的怒火越烧越旺。这宗室如此跋扈,视百姓如草芥,实在是天理难容。然而,长时间的站立与激动,让他本就虚弱的身体不堪重负。突然,一口鲜血从他口中喷出,染红了身前的桌案。
堂下众人皆惊,百姓们纷纷呼喊:“大人!大人!”刘墉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他用衣袖擦去嘴角的血迹,艰难却坚定地说道:“本案证据确凿,宗室强占民田、殴打百姓属实。按我大清律例,当予以严惩!”
宗室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吼道:“你敢!我乃皇亲国戚,你一介汉臣,竟敢动我!”
刘墉挺直身躯,大声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岂容你这般嚣张!”
最终,刘墉在公堂之上做出判决,责令宗室归还民田,赔偿百姓损失,并对其殴打百姓之罪予以相应惩处。此案审结后,刘墉被匆匆抬回府邸,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于是决定召集家族成员,留下遗嘱。
刘墉被抬回府邸后,便陷入了昏迷。家人们围在床边,焦急万分。待他悠悠转醒,自知大限将至,强打起精神,命人将家族在朝为官的刘镮之、刘墫以及堂弟刘垿等人唤至府中。
众人来到刘墉榻前,纷纷跪地,眼中含泪。刘镮之看着病榻上形容枯槁的叔父,心中悲痛不已:“叔父,您安心养病,定会好起来的。”
刘墉微微摇头,缓缓说道:“我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时日无多了。今日唤你们来,是有重要之事相嘱。”
他目光从众人脸上一一扫过,一脸忧虑地说道:“我刘氏一门,世代为官,历经风风雨雨,皆深知官场险恶。今日,为保住我刘氏家族一世英名,我要给你们留下三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