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重耳逃亡(第2页)
重耳一行人先是抵达了卫国,可卫文公看到重耳如此落魄的模样,竟然没有好好招待他们一番,重耳等人无奈之下,只能离开卫国继续前行。当他们走到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南)的时候,重耳饥饿难耐,实在是没有任何办法,于是就向沿途的野人(泛指村野之人)讨要点吃的。那野人看到重耳一副落魄的样子,不但没有同情之心,反而给了他一块土让他吃。重耳见状顿时大怒,而赵衰则赶忙安慰他说:“土,象征着土地啊,他们是用这种方式表示对您的臣服,您应当行礼接受它。”
重耳听了赵衰的话后,心中释然,他拜谢了村民,然后将土块小心翼翼地装在车上,继续朝着齐国前行。
终于,重耳抵达了齐国。齐桓公听闻重耳前来,十分高兴,他以厚礼招待重耳。为了更好地笼络重耳,齐桓公还将同族的一个少女齐姜许配给了重耳,并且陪送了二十辆驷马车。重耳在齐国享受着如此优厚的待遇,心中满是惬意,过上了安逸的生活。
晋惠公八年(前643年),齐国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动荡。齐桓公,这位曾经称霸诸侯、威震天下的君主离世了。他的离去,宛如一颗巨星陨落,使得齐国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齐桓公晚年,疏于朝政,宠信佞臣,这便给了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可乘之机。齐国的贰臣竖刁等人,早就不满于现有的秩序,趁着桓公去世的混乱时机,毅然发起了内乱。一时间,齐国国内烽火连天,各方势力争斗不休。这场内乱使得齐国的国力大为损耗,曾经稳固的统治根基也开始动摇。
内乱平息后,齐孝公继位。然而,此时的齐国已是千疮百孔,积重难返。由于齐国刚刚经历了内乱的浩劫,元气大伤,在诸侯中的威望也一落千丈。其他诸侯国看到齐国势弱,便纷纷起兵来犯。齐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艰难境地,曾经不可一世的霸权也随之烟消云散,只能在诸国的欺凌下艰难求生。
就在这时,远离故土的重耳,已经在齐国住了五年之久。在这五年里,重耳享受着齐国的厚待,尤其是齐姜温柔的相伴,使得他渐渐沉溺于眼前的安逸生活。齐姜聪慧美丽,对重耳体贴入微,两人在日常的相处中情投意合。重耳被这份幸福所包围,不知不觉间,他将自己曾经的那份鸿鹄大志抛诸脑后,心中再也没有离开齐国、复国为君的想法,只想着在这温柔乡中度过余生。
时光悠悠地流淌着,一天,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地上,赵衰、狐偃像往常一样在齐国的一棵桑树下乘凉。他们心中始终怀揣着重耳复国为君的期望,于是,两人开始商量如何离开这个看似安逸实则消磨人志向的齐国。他们低声交谈着,言辞间尽是为重耳谋划未来、寻求复国之道的深思熟虑。然而,他们未曾料到,齐姜的一个侍女恰好在桑树上采摘桑叶,无意间听到了他们的密谈。侍女听闻后,心中大惊,深知此事关系重大,连忙匆匆回到屋内,将这一情况偷偷地告诉了齐姜。
齐姜听完侍女的汇报,心中顿时明白事情的严重性。她深知重耳此时已经深陷安逸无法自拔,如果继续留在此地,重耳的大业将毁于一旦。为了重耳的未来,她果断地做出了决定,拔剑将这个侍女斩杀,以绝后患。随后,她怀着沉重而又急切的心情去找重耳,劝告他赶快离开齐国。
重耳听闻齐姜的话后,却不以为然。他满不在乎地说道:“人生来就是为了寻求安逸享乐的,何必要管其他的那些闲事呢?我现在不想离开,就算死,我也要死在齐国。”齐姜看着重耳,眼中满是忧虑与坚定,她言辞恳切地说:“公子,您可不能这样想啊。您是一国的公子,曾经肩负着振兴家族、称霸诸侯的大任。如今您走投无路才来到这里,您的这些随从,他们把您当作自己的生命一般去效命。您难道不赶快回国,去报答那些跟随您一路风餐露宿、饱受艰辛的臣子吗?您现在却只贪恋女色,我真为您感到无比的羞耻啊。况且,时不可待,现在您再不去努力追求自己的大业,更待何时?”
齐姜深知,以重耳现在的倔强,仅凭言语可能无法说服他。于是,她与赵衰等人商议后,决定用计灌醉重耳,然后在重耳醉酒毫无意识的情况下,用车载着他悄悄地离开了齐国。马车在道路上颠簸前行,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后,重耳才悠悠醒来。当他弄清事情的真相后,顿时大怒。他看到身边的狐偃,怒火中烧,拿起戈就朝着狐偃刺去。狐偃见状,却镇定自若,他坦然地说:“公子,如果杀了我能够成就您的大业,那我情愿去死。”重耳怒气未消,恨恨地说:“如果这件事情不能成功,我就吃你的肉。”狐偃却不慌不忙地笑着说:“公子,事情若不能成功,我的肉又腥又臊,哪里值得您吃呢!”重耳听了狐偃的话,心中的怒气渐渐平息了下来,于是他压抑住内心的激动,继续踏上前行之路。
重耳一行来到曹国。曹共公是一个心胸狭隘、目光短浅之人。他听说重耳来到曹国,却没有对重耳表现出应有的尊敬和礼遇。曹共公甚至对重耳身体的畸形部位,也就是重耳的骈胁产生了好奇之心,竟然妄图趁着重耳洗澡的时候偷偷窥看。曹国大夫僖负羁是一位贤能且识大体的人,他深知重耳不凡,便对曹共公说:“晋公子贤明能干,他身为晋国的公子,与我们曹国又同是姬姓,他如今穷困潦倒,路过我国,我们理当以礼相待啊。您这样无礼的对待他,恐怕会为我曹国招来灾祸。”曹共公却不把僖负羁的话放在心上,依旧我行我素,对重耳无礼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