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重耳逃亡(第3页)
然而,尽管曹共公对重耳无礼,僖负羁却依然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他见重耳在曹国受此屈辱,心中不忍,便私下给重耳送去食物。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与敬意,他还在食物僖负羁送来的食物,却将璧玉完璧归赵,退还给了僖负羁。他的这一行为,既表达了对僖负羁善意的感激,又彰显了自己的操守与品德。
晋惠公十三年(前638年),重耳带着满心的无奈与对复国之路的执着,离开了曹国,来到了宋国。此时的宋襄公刚刚经历了泓水之战,且在战争中被楚军打败,自己也身负重伤。即便如此,宋襄公听闻重耳贤明之名,仍然决定按国礼接待重耳。宋国司马公孙固与狐偃关系甚好,他深知宋国目前的处境。他对重耳一行人说:“宋国只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刚刚又在战场上遭受重创,国力损耗巨大,实在不足以帮你们打回晋国去啊。你们还是前往大国寻求帮助吧。”重耳等人明白公孙固的难处,于是他们不再为难宋国,继续踏上了行程,离开了宋国。
重耳一行离开宋国后,路过郑国。郑文公在对待重耳的礼节上十分不周,完全没有给予他应有的尊重和接待。郑国大夫叔詹,是一位极具远见的政治家。他见状,便劝告郑文公说:“晋公子重耳,您可不能小瞧了他。他本人贤明睿智,他的那些随从个个都是出类拔萃的栋梁之才,而且我们都同为姬姓,同出一源啊。郑国虽然出自周厉王,但晋国出自周武王,我们本就有着血脉相连的渊源。”然而,郑文公却不以为意,他反驳道:“从各个诸侯国中逃出的公子太多了,又怎么可能每一个都按照礼仪去接待呢?”叔詹见郑文公执迷不悟,进一步劝说:“您若不以礼相待这位晋公子,那倒不如现在就把他杀掉,以免日后他成就大业,成为咱们的后患啊。”可郑文公依然对叔詹的劝告置若罔闻,根本不予理睬。
重耳满心失望地离开了郑国,来到了楚国。楚成王听闻重耳到来,对他以诸侯之礼盛情招待。重耳自知自己如今只是一个流亡之人,受此大礼心中十分惶恐,于是他连忙辞谢不敢接受。这时,赵衰在一旁说道:“公子您在外逃亡已经有十余年之久,一路上遭遇了诸多困苦与屈辱。一般的小国都对您轻视有加,更何况是如今的大国呢?但现在楚国这样的大国却坚持要厚待您,您可不要推辞啊。这是上天在给您创造机会,让您能够重新兴起啊。”重耳听了赵衰的话,心中豁然开朗,于是他便按诸侯的礼节会见了楚成王。
楚成王对重耳的款待极为周到,重耳深知这份恩情,所以在楚成王面前表现得十分谦恭。宴会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楚成王带着几分醉意,笑着对重耳说:“如果您将来有幸能够回到晋国,登上国君之位,您将用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赶忙回答说:“君王您拥有无尽的奇珍异兽、美玉丝绸,您的财富可谓是绰绰有余,我实在是不知道该用什么礼物来报答您的大恩大德啊。”楚成王却不以为然,接着问道:“虽然如此,但您总归还是应该用些什么来报答我吧。”重耳思索片刻后说道:“倘若有一天,真的不幸地,我们在平原或者湖沼地带兵戎相见的话,我愿为您的楚军退避三舍,以此来报答您今日的厚待。”
楚国大将子玉听闻重耳的话后,顿时火冒三丈。他怒气冲冲地对楚成王说:“君王您对晋公子实在是太过好了,今天这家伙居然出言不逊,请君王您下令杀了他。”楚成王却不慌不忙地说道:“晋公子重耳,他品行高尚,有着古仁人志士的风范。他在外流亡多年,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身边又聚集着众多贤才,这必定是上天的安排啊。我怎么能轻易地杀掉他呢?况且他所说的不过是应对未来可能发生情况的一种姿态,并没有什么可以反驳的啊。”
重耳在楚国一住就是几个月。这几个月间,他在楚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但他心中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复国大业。不久之后,一直在秦国为质的晋国太子圉得知晋惠公病重的消息,竟然从秦国不辞而别,匆匆赶回晋国,妄图继承君位。秦国对太子圉的这种行为十分愤怒,他们认为太子圉辜负了秦国的信任与厚待。此时,他们听闻重耳居住在楚国,便决定将重耳邀请到秦国。楚成王深知自己与秦国之间相隔甚远,中间间隔了好几个国家,而秦国与晋国交界,秦国国君又十分贤明,觉得重耳在秦国或许会有更好的机遇。于是,他便对重耳说:“楚国距离晋国太过遥远,你若要回国,要经过好几个国家才能到达。秦国与晋国相邻,秦国国君又很贤明,你还是去秦国吧。我这就赠予你许多礼物,希望你在秦国一切顺利。”楚成王说完,便吩咐手下人将准备好的众多礼物送给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