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那些被曲解的古话!

【那些古人的话被曲解,断章取义之后,变化有多大!】

 “嗯?”

 这个话题一出,老祖宗们又不淡定了。

 “曲解?断章取义?”

 刚刚才出一个瞎拼乱凑的矛盾对比,现在来一个断章取义?

 一位位古人看着天幕,都想看看有哪些。

 可别把自己的话给曲解了啊!

 不过,也有不少古人眉头一皱,感觉事情似乎没那么简单。

 谁说曲解就一定是后世人曲解了?

 也可能是前朝的名句被后面的朝代断章取义啊!

 不少古人更是心知肚明的看着天幕,额头冒起冷汗。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原句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这里的“无后”指的是舜在没有告知父母的情况下娶妻,这种行为在古代被视为不孝。因为在儒家文化中,尊重并告知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但是现在人们将“无后”解释为没有后代,就是说没有子女,在不孝的行为中,没有子孙是最严重的一种。】

 “啊?是这样吗?”

 不少古人傻眼了,不应该是传宗接代,延续香火嘛?

 要知道他们一直接受到的教育就是如此,闹半天,原意不是这个意思?

 不少大儒则是眼观鼻鼻观心,视若未闻。

 战国时期。

 孟子看着天幕,久久无言。

 “看来那什么纸张笔墨需要加快速度了,不然一直用刻刀雕刻,很多话只能简短表述,确实容易让人误解!”

 他觉得应该是自己没有说清楚。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就算他写的一清二楚,一字不漏的用俗话写出来,也是会被曲解的。

 毕竟,思想统治一直是掌权者的工具。

 【无奸不成商。

 原句是:“无尖不成商”,现在变成“无奸不成商”。

 本来无尖的“尖”来源于古代用来度量的斗,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将斗装满之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以此吸引顾客,但,后来的商人为了追求利益,不顾道德与底线,不但偷工减料,缺斤少两,甚至还以次充优,为了不让自己被人骂,就把“尖”改成“奸”,于是“无尖不商”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奸不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