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来朝酷酷的橙子

第625章 陆抗(第3页)

 “陆抗考虑到俞赞熟悉军中布防,于是连夜调整部署,将吴军防守较弱之地换上精兵,次日,禁军果然进攻此处,陆抗下令吴军反击,晋军大败。

 “十二月,杨肇兵团在陆抗轻兵的追击下瓦解,羊祜各军也撤退。

 “随后陆抗攻克西陵,诛杀步阐及其将领数十人,全诛灭三族;

 “其他数万人,都由陆抗请准赦免一死。陆抗因功加拜都护。

 “凤凰二年三月,陆抗被拜为大司马、荆州牧。

 “次年,晋武帝任命王濬为益州刺史,命其在巴蜀建造战船,训练水军,使吴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同年七月,陆抗病重,病中他上书孙皓让他重视西陵、建平两郡,

 “他说西陵如果丢掉将会失去一个州,同时让孙皓注意加强西部边境的防守,可惜未被孙皓采纳。

 “同年秋,陆抗病逝,时年49岁,谥号“武侯”。

 “陆抗去世后,他的兵马由其子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兄弟几人分领,

 “之后,晋军伐吴,晋龙骧将军王濬率水陆大军沿江而下,进军方向与陆抗预料的完全一样。

 苏轼:虽然陆抗看出了羊祜的意图,但他也难以阻止吴国的衰败,只得约束手下。

 就在一方不怀好意施以仁政,另一方刻意忍耐但求无过下,晋、吴的荆州边线就这么处于诡异的和平状态。

 陆抗何等聪明,他看出了羊祜的意图,然而又有什么办法呢?

 吴帝孙皓的暴行人尽皆知,朝堂之上还有宦官干预朝政,陆抗想要复兴东吴的愿望必定不会实现,只得“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

 一次,陆抗生病,羊祜派人送来自制的药物,陆抗不疑有他,仰而服下。

 虽相为敌,但彼此讲求德信,“羊陆之交”由此闻名。

 吴帝孙皓却不高兴,他不可能纵容自己的封疆大吏和敌国眉来眼去,不过当孙皓的

告罪诏书送到陆抗的面前时,陆抗据理力争说:“夫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之人,而况大国乎?臣不如是,正足以彰其德耳,於祜无伤也”,孙皓哑口无言。

 不过无论是羊祜还是陆抗,看他们不顺眼的大有人在,由此讥讽二人为失节之臣。

 有趣的是,两人的顶头上司孙皓和司马炎都没有因为各种谗言而改动两人的位置。

 陆抗远离中央,关于朝政知晓并不及时,不过他还是尽职尽责,屡次上书谏言孙皓勤政爱民。

 不过吴国内多次发现的“吉兆”让孙皓迷失自我,经常改元,大赦,以此回应祥兆。

 孙皓自以为的吉兆只不过是奸邪佞臣弄出来的把戏罢了,孙皓和东吴之所以能在蜀汉被灭后苟活一段时间,完全是因为曹魏和西晋在动荡之中。

 这一切都被陆抗看在眼里,他的谏言情真意切,规劝孙皓要“随才授职,抑黜群小”“哀矜庶狱,清澄刑网”等,还作十七条建议陈述当今急务。

 不过就算陆抗再怎么努力,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尤其是坚信天命在己,坚持用运历、望气之类“神棍”的方式来治国的孙皓,股肱重臣的一腔赤诚,全被孙皓抛在身后。

 吴国弱小主君残暴,晋德弥昌武帝大略,“百姓怀严敌之德,阖境有弃主之虑”,陆抗纵然有济世之才,却难以施展,一心为国的他既无法唤醒吴帝的昏聩,又无力一举伐灭晋国。

 可以说陆抗是幸运的,他在西陵之战名留青史,屡次进谏孙皓还能善终,没能看到国破君降的屈辱结局;

 也可以说陆抗是不幸的,没有同僚与自己肝胆相照,还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一天不如一天。

 终于,陆抗逝世,讽刺的是,晋国平东将军王濬的灭吴路线与昔日陆抗所担心的一模一样,“所谓陆抗存则吴存,抗亡则吴亡者”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