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来朝酷酷的橙子

第628章 诸葛恪(第3页)

 “孙亮命人倒酒,诸葛恪怀疑有毒不敢喝。”

 ““孙峻劝他可以喝自己带来的酒,诸葛恪这才安下心来。”

 “酒过数巡,孙亮借故回了内殿。”

 “孙峻突然起身,声称诏命诛杀诸葛恪,诸葛恪闻言大惊,还没拔出佩剑,就被孙峻一刀砍中,埋伏的甲兵一拥而上,将诸葛恪当场诛杀。”

 “诸葛恪死后被苇席裹尸,抛尸在石子冈。临淮人臧均上表请求收葬诸葛恪,孙亮、孙峻许可,昔日下属找到诸葛恪遗体,将其安葬。”

 “诸葛恪被诛,夷灭三族,长子诸葛绰早死,次子诸葛竦、三子诸葛建及外甥张震都被杀。”

 “弟弟诸葛融担任公安都督,孙峻命将领孙壹、全熙等人率兵攻打诸葛融,”诸葛融被迫自杀。”

 “诸葛恪是废太子孙和妃子张氏的舅舅,张妃曾派宦官张迁到京城,特意向诸葛恪问候。”

 “诸葛恪有意迁都,在武昌修缮旧有的宫殿。”

 “民间传言,诸葛恪欲行废立,迎接孙和到武昌当皇帝。”

 “诸葛恪死后,孙和被赐死,张妃自杀。”

 “永安元年十二月,吴主孙休为诸葛恪平反,称诸葛恪等人本来无罪,被孙峻、孙綝兄弟冤枉杀害,诏令尽快改葬,分别祭奠。”

 “凡是因为受到诸葛恪一事牵连而被贬流放的人,一律召回。”

 苏轼:诸葛恪刚刚执掌国政,而朝内又没有明君可以依附,

 他又不知体恤上下臣民,穷兵黩武而不爱惜百姓,举倾国之力伐魏,

 困顿于坚城之下,死者数万人,却载祸而归,这就是诸葛恪即将获罪的原因。

 昔日伍子胥、吴起、商鞅、乐毅都得到明君的信任和重用,君主死而事业败。

 何况诸葛恪才能比不上这四位贤人,又不顾虑重大的忧患,他的败亡指日可待。

 诸葛恪盛夏出军,士卒伤损,没有建立尺寸之功,不能说他贤能;

 受君王托孤的重任,却死于小人之手,不能说他智慧。

 诸葛恪的才能谋略,为国人所称道,但他骄傲且吝啬,周公旦都不能做到这样,更何况诸葛恪。

 妄自尊大以势欺人,必然失败。

 假如他能按照写给陆逊和其弟诸葛融的信上说的那么做,就不会有悔恨,也不会招来灾祸。

 诸葛恪先讨山越,后筑东兴,功效不可掩矣。

 但凭借这两次功劳就想谋划天下,以致身死族灭,让国家受辱,怎能不失败。

 天下之计,自有定形,不因事而就,诸葛恪智谋狭隘,不足以知道这样的道理,虑近谋远,大势如此。

 时人的议论,只是诋毁他的失败,却不能从中汲取教训。

 自以为其才能足以伐魏,不知道他自比其叔父诸葛亮如何。

 诸葛亮屡次伐魏,终究失败,诸葛恪没有孔明之才,而以举国之力伐魏,不仅不能让东吴强盛,反而只会让自己和家族败亡。

 对外不能预测张特的阴谋,对内不能洞悉孙峻的奸计,而又刚愎自用、骄傲自大,滥行杀戮,

 聪明虽超过其父诸葛瑾,但最后因为恃才傲物而招致灾祸,令人叹息。

 诸葛恪主持国政,首先入侵魏国边疆以激怒敌人,东兴一战侥幸取胜,

 不仅不能维持胜利,反而违背众意,大举伐魏,以致一败涂地。

 诸葛恪事败身死,而孙氏之基业也因此衰败。

 诸葛恪出身北方士族,恃才傲物,孙权去世后任命他为辅政大臣,但诸葛恪在政治和军事上都缺乏名望,因此江东人士和孙吴宗室对他并不认可。

 诸葛恪掌权后,有意打压江东人士及孙吴宗室,如诛杀孙弘、打压朱异,逼迫东吴诸王迁居等,

 诸葛恪为积累名望,曾打算迁都武昌,又执意以倾国之兵北伐曹魏,但其刚愎自用、谋略有限,

 北伐失败后,专权擅势,遭到孙吴宗室与江东势力的联合反扑,最终被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