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渡口
哒哒!
钱塘城东南四里的官道上,响起了密集的马蹄声。免费看书搜索: 阅读地
由于战争的缘故,昔日熙攘的官道早已行人绝迹,只有一些野鸟在道旁低头啄食,偶尔会有几只小兽从田间窜出,旋又隐没。
随着马蹄声越来越近,一支铁甲森然的骑军如疾风般掠过官道,溅起滚滚尘土,惊得鸟兽四散。
骑军的数量在五百至五百五十人之间,领兵之将乃是徐盛。
徐盛部受限于战马的稀缺,兵力最多时也只有六百人,在大规模作战中作用有限,只能对敌进行局部袭扰。
但在小规模作战和执行一些特殊任务时,却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经历数场激战后,这支骑军已减员至四百三十人,战斗力削弱不少。
严毅为了恢复其战力,不惜将自己身边仅剩的百名亲卫骑卒编入其中,凑足五百之数,以执行一项重要的作战任务。
离开钱塘城后,徐盛部便脱离严毅中军,开始单独行军,赶往钱塘东南五里处的浙阳渡。
浙阳渡位于钱唐江下游,是连接南北的重要水道节点,百姓、商旅、军伍、信使等常经此渡江,控制该渡口便可有效掌控钱唐江南北交通,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
钱唐江便是后世的钱塘江,因流经钱唐县而得名,亦有‘浙江’‘之江’‘罗刹江’等别称,是吴郡与会稽境内最大的河流,经由钱塘湾注入东海。
不过,早在两天前,严毅挥师南下时,便传令全军,将钱唐县与钱唐江分别更名为钱塘县、钱塘江,以示对钱塘志在必得的决心。
这也算是严毅对前世的一种追忆了,以他如今手中的权柄,一旦攻占钱唐,更改区区一个地名,并不是什么难事。
若非杭州二字与钱唐差别太大,容易引起周围郡县的排斥,亦难在献帝那里通过,他甚至想将钱唐直接改名为杭州。
徐盛等人虽然对严毅的这一举动感到有些奇怪,但也没有多想,毕竟此时钱唐江的入海口便是被称为钱塘口,钱塘二字并不显得突兀。
你的地盘你说了算呗,该操心的是陛下和中枢,他们操这个心干嘛。
骑兵的行军速度很快,仅过去一刻钟,徐盛便率军抵达了浙阳渡。
此时的浙阳渡,已经被严毅军所控制。
徐盛在渡口前勒住马匹,抬眼望去,只见前方江水奔腾,气势恢宏,钱塘江宛如一条巨龙蜿蜒于大地之上。
大江北岸,一座占地数亩的水寨矗立在江边。水寨周围筑有四五米高的墙垣,相应的防御工事除了箭楼与角楼外,还有数座烽火台,其规模相比一些中型城寨,也不逞多让。
“速开寨门!”
一名骑卒纵马上前,横矛大喊。
守军对自家主君麾下这支精锐再熟悉不过,连忙将寨门打开。
徐盛策马冲过寨门,询问匆匆赶来的军侯杜俊:“船只准备得如何了?”
杜俊躬身抱拳道:“属下攻占此寨时,尚有斗舰五只,艨艟、冒突十一只,江舶和走舸七十六只,足够司马渡江所用。”
斗舰是一种重要的中型战船,船体大小仅次于楼船,也是水战中的主力战船,攻守兼备,适合近战与接舷战,船舷上装设女墙,墙下开掣棹孔,舷内五尺建棚,棚上又建女墙,重列战格,可容纳上百人。
艨艟是一种用于快速突击的中小型战船,‘艨’指船体覆盖的牛皮等防护装置,而‘艟’则指船身的坚固与厚重。以机动性和防御性著称,通常可容纳二三十人。
冒突与艨艟类似,但在船体结构的细节上有所区别,比艨艟更轻便,吃水浅,适合在狭窄水域中航行。
走舸则是一种兼具战斗、侦查、运输的小型战船,速度和机动性俱佳,不适合接舷战与长时间作战,但在登陆战上有着先天性优势。
江舶就是一种纯粹的运输船了,既运输兵员,也运送物资。
徐盛听罢,吩咐道:“立刻备船,供我部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