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渡口(第3页)
这还只是钱塘江较为狭窄的水段,最宽处甚至可达上千米。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像长江、钱塘江这些大江,会成为战争中的一道天堑了。如此宽阔的江面,根本无法架桥,只能依靠船渡,而从大江一端驶向另一端,即便是在没有敌军阻截的情况下,也要近一刻钟的时间。
“起帆!开船咯!”
随着一道道中气十足的号令声在江面上回荡,底舱的船夫开始奋力划动船桨,十四只战船缓缓离开码头,破开江水,激起层层涟漪,向着辽阔的江面驶去。
徐盛的身体随着船只的颠簸晃了一下,很快又站稳。
望着波澜壮阔的钱塘江,他的心中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豪情,仿佛有万千热血在胸中沸腾,让他忍不住想要放声呐喊。
两个多月前,他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寒门子,奔走于琐事之间,前途渺茫。而现在,他却有了值得追随一生之人,身居显职,胸中抱负与才华得以施展,建功立业不再只是奢望,而是逐渐成为现实。
想到这里,徐盛不禁握紧拳头,眺望江面的目光中,透出前所未有的坚毅.
一刻钟后,战船抵达南岸,五百精骑陆续下船,迅速排好队列,往东南方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在永兴方向,距离徐盛部十二里处,周昕骑着一匹雄健的枣红马,正率领四千军朝东北方向的固陵渡行进。
钱塘江下游共有三处大型渡口:临近富春的渔浦渡、钱塘南面的浙阳渡,以及永兴东北的固陵渡。
渔浦渡和固陵渡目前掌控在王朗军手中,而浙阳渡则是被严毅军所占据。
在王朗军掌控的这两座渡口中,渔浦渡距离钱塘较远,沿途据点颇多,固陵渡则距离钱塘很近,仅有五六里的路程,沿途据点也少。
两相对比之下,固陵渡自然就成了周昕的首选行军路线。他并不打算在钱塘江以南的空旷平原与严毅军交战,而是急于渡江,在固陵渡两岸构建营垒,为后续大军建立渡江的桥头堡,同时也可随时阻止严毅军攻城。
促使他做出如此部署的,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那便是他对己军战力的担忧。
这种担忧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由于王朗初至会稽,急于做出政绩,将府库中大部分的钱资用在了民事上,导致军中本应淘汰的一些军械装备一直得不到更换。再加上王朗重文轻武,手底下也缺少得力的领兵之将,致使军纪和操练也不尽如人意,虽然军队数量在江东各个势力中居首,但战斗力实在乏善可陈。
其二便是周昕对麾下将领的担忧了。
当初他放弃丹阳时,将部曲也一道解散了,除了少数跟随多年的家将外,大部分将领都已离他而去。如今随他出征的这些战将,绝大部分都不是他的人,其中不少人更是昨日才刚认识,彼此之间毫无了解,和陌生人没什么区别。
在这样的情况下,周昕实在没信心,仅凭四千军便去与击溃朱治的严毅军硬撼,唯有借助地利,或是在严毅军攻城时发起突袭,或是等待主力抵达,才是他心目中的作战良机。
如此,固陵渡对此时的他而言,就十分重要了。
在他不断的催促下,大军的行进速度很快,预计再有一个时辰便可抵达固陵渡。
周昕紧绷的神情逐渐舒缓下来,按照这个速度,全军定能顺利抵达固陵渡。届时依托固陵渡水寨,进可攻,退可守,形势将对己方非常有利。
哒哒!
就在他长舒一口气时,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几名斥候疾驰而来,扬起大片尘土。
周昕微微一怔,心中警兆大起,仅凭几名斥候,怎会闹出如此大的动静?
还未等他细想,地面忽然颤抖起来,紧接着,一支幽灵般的骑军冲破漫天的沙尘,如同一道闪电,朝己军直扑过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