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伏杀(第2页)

 “陶公病卧床榻,我怎能在这个时候图谋他的基业?”刘备努力控制略有些急促的呼吸,脸上挂起一丝忧愁,似是对陶谦的病情担忧不已:“二位贤弟即刻整束兵马,随我前往州府,探望陶公病情。”

 张飞满脸的急不可耐,正欲再劝,忽被身旁的关羽拉住胳膊。他转头望去,只见关羽面带一丝笑意,正朝他微微摇头。

 张飞渐渐反应过来,兴奋道:“大哥稍等,俺这就去召集部曲!”

 两日后,袁术出兵的消息已传遍丹阳。

 前往广德恭贺严毅大捷的各路使者,纷纷半道而回,来也飙驰,去也飙驰,转瞬难觅其踪。

 已经到了广德的,立刻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辞行,拍拍屁股便走。

 祖郎原本是打算与严毅结盟的,这时也在庆幸使团还未走远,匆匆派人号回。每个人都清楚,袁术这次是动真格了,那两万曾与袁绍、刘表、曹操等势力作战的精锐,可不是桥蕤、乐就率领的城守军能比的,再加上孙策率领的一万四千大军,严毅焉能抵挡?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还是躲远一点比较好。

 风声鹤唳般的广德城,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深夜子时,万籁俱寂,严毅却仍未睡,披着一件衣袍,在案前落笔疾书。

 摇曳的烛火映照在他微锁眉头的脸庞上,忽明忽暗。

 “景升公钧鉴:淮南袁术,狼子野心,今复胁孙策为爪牙,举兵犯境。毅虽据丹阳弹丸之地,亦知社稷大义,愿为汉室守此藩篱。”

 “然术众如蚁,策锋似刃,孤城粮尽,矢石将绝。闻明公坐镇荆襄,带甲十万,若肯遣一旅之师出夏口,佯攻寿春,则术必回军自保,丹阳之围可解。”

 严毅缓缓收笔,将写好的简牍放到一边,又取来一卷空白竹简,在案上摊开。

 “本初公尊鉴:淮南袁公路,悖逆人伦。今胁孙策为前驱,倾巢来犯,丹阳孤城,危如累卵。毅虽不才,亦知尽忠守土,然势单力薄,恐难久持。”

 “公四世三公,海内人望,若肯修书景升,劝其出兵夏口,则术必分兵回援.”

 “景升素敬公威,若得公手书,必不敢违。况术若得丹阳,其势愈炽,亦非公所愿.”

 严毅写完两封书信,待墨迹干涸,封上封泥,即命人火速送出。

 这一次,为了劝说刘表出兵牵制袁术,他连远在冀州的袁绍都去了一封信,试图让袁绍对刘表的决策施加影响。 ‘大哥’靠不靠谱,就看这一把了。

 三家结盟以来,他从袁绍处获得的利益最少,远不及刘表的资助数目,这个‘大哥’有点水。

 严毅暗暗吐槽了几句,吹熄烛火,辗转睡去。

 次日清晨,天亮未久,他便下达了一道命令:组织广德的所有百姓,立刻迁往钱塘、仁城、运城等地,躲避战火。

 同时颁布了一条律令:广德百姓的田亩、屋宅等私财,一律登记造册,纳入公库,在仁城等地以相同的田亩数赠于广德百姓。日后若是广德百姓欲返回广德居住,可用仁城等地的田亩置换广德田亩。

 此举对严毅与广德百姓来说,都是有利的一件事。严毅可以得到数千户人丁,用以开发仁城、运城的荒地,广德百姓迁往吴郡后,也有地可耕,不至于破产。

 律令一下,在严毅与周昕二人名声的感召下,在战火及身的惶恐下,绝大多数广德百姓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开始有组织地迁往吴郡。

 不久之后,广德便只剩下驻守的万余士卒,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

 与此同时,孙、袁二军齐头并进,以横扫广德之势,日渐逼近。

 袁军尚未抵达永平,孙策就已先行一步,率军出征,距离广德仅有四十余里。

 倒不是孙策愿意当这个急先锋,而是袁术亲自下令,要求孙策即刻率军出征。

 孙策暂时还不敢公然违抗袁术之令,与吕范、程普等人商议一番后,便即领兵直扑广德。

 这厮轻身犯险的毛病又犯了,待全军扎下营寨后,便率领孙河、陈武、孙贲、徐琨等三十余骑,驰往前线观察地形。

 只能说,孙伯符还是略有进步的,这次居然破天荒地带了三十余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