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内阁和六州
“主公,考核具体是什么标准?”
管宁走上前问道。
辽东书院创办多年,其主要目的便是要为世家培养文士,从而参与到政治当中。
如今学员还没有毕业,段尘却设立了招贤令,这就很有意思了。
“具体的一套方案还需要协商,如今我只是将此事提出,我们讨论罢了。”
在辽东,他推行此政策的社会基础足够,段尘本人的威望和麾下的班底凝聚力也足够,但是是否适应辽东的环境,还需要仔细辨别。
难道在神话三国,会做题的文士,天赋和能力就一定强吗?世家子弟延续几百年的文士垄断,就真的会被三五年的义务教育给击碎吗?
很多事情,段尘还无法大刀阔斧,但望着麾下一众,或是青年,或是少年的名臣班底,他还是很有信心的,这事能办成。
“主公,此事不如就先在本次尝试一次,而后往后时日调整推行,不如由我全权负责如何?”
小诸葛上前提议,两眼放光。
这件事情如果实现,他恐怕就要真的名留青史了。
至于说他本身代表世家利益这件事情,其实还是有待商榷的。
大汉虽然说世家影响极大,但这是非常宏观的论述,放到个人身上,难道小诸葛的理想是壮大诸葛家吗?
或者说,郭嘉的理想,简雍的理想,是复兴家族吗?
是!但又不完全是。
跟随段尘,和来到辽东,自己麾下的一众心腹,在理想层面,是一统,是变革,而在现实层面,段尘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土地,还有其它资产。
辽东内部的经济基础更为多样,而上层建筑也就有了更多的变化。
从私人,从物质基础角度,小诸葛和麾下文武,大部分是能够支持段尘办事的。
“好,此事就由孔明负责,旺和协助工作。”
麾下,能够有能力,并有决心为未来招贤取士打样的人不多,想来想去,诸葛亮还是最合适的。
安排一个探索者,也能够提供更为多样的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