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讲座会谈!什么?三国演义不是罗贯中写的?(第3页)


 我想,您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实践感悟,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不同于纯粹理论分析的启发。”


 全场再次安静,所有人的目光都充满了期待。


 祝仁确实没想到会有这一环节,连忙摆手:“马校长您太客气了,我今天是来学习的,听了萧教授的讲座受益匪浅,不敢班门弄斧……”


 马校长却笑着坚持:“哎,祝仁先生就别谦虚了。艺术与科学的碰撞才能产生火花嘛,就简单说两句,谈谈感想,也给我们的同学们一点鼓励,大家说好不好?”


 “好!”台下立刻响起一片赞同声。


 见状,祝仁知道再推辞也不合适了。他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一步一步,稳稳地,走向了讲台。


 “非常感谢马校长的邀请,更感谢萧教授刚才带来的精彩讲座。”


 “萧教授从物理学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音乐和谐悦耳的理性基础,这非常了不起。”


 “刚才校长也提到了,伟大的艺术作品,往往是逻辑与情感的结合体,既有其内在的结构,又能爆发出强大的情感力量。这让我想到了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一部古典文学名着《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这部书,我们从小读到大,看相关的影视剧,对里面的人物和故事似乎都很了解。它的内在逻辑似乎很清晰,那就是尊刘贬曹,拥护汉室正统;


 它的情感张力似乎也很明确,我们为刘备的仁德感动,为关羽的忠义喝彩,为诸葛亮的智慧赞叹,为曹操的奸诈不齿。”


 “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是,”


 “这种我们习以为常的逻辑和情感,是否就是《三国演义》这部伟大作品的全部?或者说,在这层清晰的逻辑和强烈的情感之下,是否还隐藏着更复杂、甚至与之相悖的潜台词?”


 “我想从一个可能让大家感到意外的角度切入,那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他真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作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