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知否,我为襄阳侯热血勇夫
第102章 众正盈朝(第3页)
当时这件花边新闻可是轰动了整个汴京,顾鹤好奇心下,便派人去查了一番。
结果这其中自然是错处颇多,尤其是张氏经过严刑拷打后神情慌张的样子,就凭这个口供就能定罪,那枉死的人不知要有多少。
而这一点,赵祯岂能真的不清楚,否则就凭乱伦这一条罪,可不止是贬官这么简单。
可赵祯依然选择了把陈执中给提了上来,显然他纵使支持新政,可依旧是在背后留了一手,这就是所谓帝王心术,留下一道制衡的棋子。
只是赵祯选人的眼光实在欠佳,陈执中那私德,与欧阳修相比简直云泥之别,家中更是一团乱麻。
这要是碰上像是富弼、范仲淹这般的道德君子,倒还没什么,他们习惯只以公事而论。
可梁适就不同了,他这人向来睚眦必报,一旦抓住机会,下手那叫一个狠辣。
不过,眼下陈执中倒也没做出什么特别出格的事儿,梁适倒也不急着将他扳倒,毕竟赵祯的面子还是要顾及的。
可梁适也没太让他们好过,在他的提议下,包拯被调任为权知开封府,朝着那“包青天”的赫赫威名大步迈进。
梁适心里打着小算盘,新政改革从中枢开始,那他就给这帮人找点事儿干,反正包拯向来铁面无私,不怕得罪人,这事儿交给他准没错。
当然,梁适自己也清楚,他自己也得先忍一忍,毕竟包拯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可不会因为他而网开一面。
但另外一个人事调动,却更加吸引顾鹤的注意,那就是常州知州王安石,凭借一本《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受调入京。
王安石在这本奏疏上总结了自己多年的地方官经历,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
虽然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显得过于激进,与梁适和富弼的想法有所偏差,但两人还是惜才的将其升官入京。
至此,汴京城大有众正盈朝的感觉,而且是真的够正,就是不知道能持续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