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至圣天青地黄
第86章 差点上当了(第2页)
哗哗哗哗…
哗哗哗…
这一沉浸进去,就不知道过了多久,直到余贤看完了整整五千本书籍,他才意犹未尽的醒过神来。
身体里那种旺盛到无处发泄的精力,已经完全沉寂了下去,身体的掌控也趋于完美。
即便如此,肚子里还没有丝毫饥饿感。
“呵呵…这次的收获实在太大了。”
余贤抬头看了一眼窗户。
窗户上有着二十六根月白色丝线,意味着时间殿里面,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六天了。
再有四天时间,外界便是一天过去。
想了想,余贤拿出江涛师兄给的策论真题研究起来,这些府文院收集的这些策论真题,都是历年以来案首考生的答卷。
十篇策论看完,余贤总结了一下。
又对比了一下前世看过的策论三大名篇,不由得眼睛一亮。
“看来这些策论,其实和后世的议论文也大差不差,终归就是一个套路:起承转合。”
“而落笔之前也是同样的道理。”
“先要破题,了解题目的核心思想,然后就是立意了,确立自己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余贤回忆了一下前世苏洵的《六国论》。
苏洵开篇就用了一句简单明了的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
一句话开宗明义,先吸引住眼球。
因为: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把自己的资源都给了老秦,人家越强,自己越弱,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然后再问: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又不是所有国家都资敌了。
所以苏洵接着写道:“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意思就是说:
本来大家还能一起抱团取暖的,但资敌的人被打死了,这下好了,剩下的人势单力孤,唇亡齿寒,也就只有跟着死了。
总结完毕,他看了看师兄江涛留下的题目。
略微思索之后,余贤先破题再立意。
又将相关需要引用的事件和典籍全都考虑了进去,才提起笔准备落笔开写。
“不对…”
余贤提起毛笔,总觉得欠了些什么。
江涛师兄留下的原题是:水、火、金、木、土、谷,惟修。
但这句话出自《尚书·大禹谟》,原文是: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