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至圣天青地黄

第222章 三字经出世(第2页)



    啪啪啪…余贤再次拍掌。



    稚童们也跟着兴奋的拍起了手。



    鼓励完秦耀之后。



    余贤又问了一些论语学而的内容,才发现这些学童的基本功都非常的扎实。



    特别是背诵,都能极为流利的背出来。



    不像他那个时候,根本就是结结巴巴。



    更不用说解释意思了。



    不过,余贤也发现了一个极大的问题。



    这帮稚童都只有五岁到八岁左右。



    他们的世界观都还没有形成。



    论语虽然算是最基本的一本经典,但其中的许多章节涉及到的义理,对于这群孩子来说还是太过于深奥。



    这些稚童们都只能照本宣科。



    把先生教导的意思复述出来。



    至于他们自己的理解…那就真的呵呵了。



    想了想。



    余贤说道:“你们先自己看着书读一会儿。”



    “先生稍微准备一下,今天给你们讲点新东西好不好?”



    “好的,先生!”稚童们齐声开口。



    随即又一个个好奇的看着余贤。



    余贤看着孩子们笑了笑,拿出纸笔。



    摆放桌案开始快速书写。



    《三字经》



    这次拿出三字经。



    也是他之前就有所考虑过的。



    三字经虽然是后世编写,其中还涉及到一些三国以后的历史,从两晋到清朝结束都有讲述。



    但确实是用于蒙童初期识字的最好教材。



    其中的义理虽然也很多,但都浅显易懂。



    并不像论语这样深奥晦涩。



    随着余贤毛笔开始飞舞。



    轰…



    一道莹白色的文曲之光自天而降。



    重重的砸落在余贤笔下的纸张之上。



    随即。



    一道天地之音在九州大陆上空响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明黄色文气,如同巨大喷泉一样从纸张上喷涌而出,直接无视了学堂的屋顶,直上高空。



    瞬息之间。



    那道明黄色文气,就在天空之上形成的一道九色氤氲的长虹。



    长虹光耀万里。



    将九州大陆映衬的如梦似幻。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余贤写到这里,天空之上,孟圣的圣魂悄然出现,他的目光透过虚空,紧紧盯着余贤手里的纸页。



    荀颍阴,有义方。教八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



    三字经中涉及的窦燕山,乃是五代后晋时期大臣、藏书家,所以余贤直接改写成了三国名人荀淑。



    荀淑乃是荀彧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