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董卓的郁闷(第2页)

 营帐内一时安静下来,众人都在思考着出海开疆的可行性。曹操站起身来,缓缓踱步,突然,他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地说道:“诸位,我认为此事可行。虽然困难重重,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若能成功,不仅能为自己谋得一片广阔天地,还能为子孙后代立下不朽功勋。”曹操的话语,再次点燃了众人的热情。 

 “孟德兄,那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筹备?”袁绍迫不及待地问道。 

 “首先,我们要组建一支精通海战的水师。”曹操目光炯炯,有条不紊地说道。“可招募沿海地区的渔民和水手,加以训练。同时,打造坚固的战船,配备先进的武器装备。” 

 “其次,我们要收集航海资料,了解海上的航线和地理情况。”曹操接着说道。“可派遣使者前往沿海各国,与他们交流航海经验,获取相关信息。” 

 “再者,我们要筹集足够的粮草和物资。”曹操最后说道。“出海远航,需要大量的补给,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众人听了曹操的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孟德兄所言极是,此事就依你之见筹备。”袁绍作为盟主,当即拍板决定。“我等可各自回去,招募水师,打造战船,筹集粮草。待时机成熟,便一同出海,开疆拓土!”袁绍的声音中充满了决心和斗志。 

 “好!”众人齐声高呼,营帐内气氛热烈,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在这乱世之中,十八路诸侯原本只为讨伐董卓,恢复汉室。然而,大隋贾长生攻克岛国的消息,却让他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他们开始憧憬着出海开疆,建立属于自己的霸业。虽然前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他们心中的热血已经被点燃,为了那遥不可及的梦想,他们愿意放手一搏。 

 接下来的日子里,十八路诸侯各自回到领地,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出海事宜。曹操在兖州招募了大量的渔民和水手,亲自训练水师;孙坚在江东全力打造战船,搜罗各种航海物资;刘备则四处奔走,筹集粮草和资金。 

 与此同时,诸侯们也没有忘记讨伐董卓的大业。他们一边筹备出海,一边继续与董卓的军队对峙,等待着最佳的进攻时机。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十八路诸侯的命运,随着这两个重大的决策,开始悄然发生改变。而那片未知的海洋,正等待着他们去探索,去征服。 

 洛阳城,太师府内一片阴森压抑,气氛如暴风雨来临前般沉闷。董卓高坐主位,身躯肥胖,满脸横肉,此刻却眉头紧锁,手中紧紧攥着那份传来大隋贾长生海外建国消息的密报,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绪,有惊惶,有不甘,更有一丝难以抑制的贪婪。 

 “你们都给我看看,这大隋的贾长生,竟在海外弄出这般大动静!”董卓猛地将密报摔在案几上,震得杯盏叮当作响,怒吼道,“如今十八路诸侯逼得紧,咱们在这中原之地腹背受敌,就没个法子也去海外寻条出路?” 

 李儒,董卓倚重的谋士,身着一袭黑袍,面容冷峻,上前一步,双手抱拳,恭敬道:“主公,此事容我等细细思量。海外建国,绝非易事。” 

 “哼,有何难?贾长生能做到,孤为何做不到?”董卓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眼中满是骄横。 

 这时,吕布从一旁跨出,他身披银色铠甲,手持方天画戟,威风凛凛,却一脸疑惑地问:“义父,海外到底是个啥样儿?真能容咱们建国?” 

 李儒微微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奉先将军有所不知,海外之地,茫茫沧海相隔,不仅路途遥远,充满未知凶险,且当地风土人情、势力分布皆不了解。大隋贾长生能成功,必定筹备良久,精心谋划。” 

 董卓皱着眉头,追问:“那咱们也筹备,派人去探路,再招兵买马,难道不成?” 

 李儒摇了摇头,神色凝重:“主公,当下局势,我们实在抽不出精力筹备此事。十八路诸侯大兵压境,每日都在挑战,前线战事吃紧,将士们疲于应对,粮草军备消耗巨大,我们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要优先供应对抗诸侯,哪还有余裕去谋划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