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火烧洛阳(第3页)
中军大帐内,袁绍面色阴沉,手中紧紧攥着孙坚拒不交出传国玉玺的书信,愤怒地将其摔在地上:“孙坚这逆贼,竟敢私吞传国玉玺!此乃国之重器,怎能落入他一人之手?我等十八路诸侯,兴兵讨董,为的是匡扶汉室,如今他这般行径,与董卓何异?”
曹操皱着眉头,上前劝道:“盟主息怒,当下最要紧的还是追击董卓,若此时内部纷争,正中董卓下怀。”
“孟德,你竟还为他说话!”袁术跳出来,满脸通红,“孙坚狼子野心,今日不除,日后必成大患。”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面红耳赤。有人主张先讨伐孙坚夺回玉玺,有人则认为应继续追击董卓,完成最初的使命。
贾长生站在角落里,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他深知,这场争论不过是诸侯联军内部矛盾的冰山一角。这些诸侯,表面上为了大义齐聚,实则各怀鬼胎,都在为自己的利益盘算。
最终,联军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袁绍一怒之下,决定不再理会孙坚,自行率军撤退。其他诸侯见状,也纷纷效仿。曹操长叹一声:“竖子不足与谋!”带着自己的军队,独自朝着董卓撤退的方向追去,但终因势单力薄,被董卓的伏兵击败,狼狈而归。
随着各路诸侯的离去,原本热闹的联军营地变得冷冷清清。贾长生望着空荡荡的营地,心中五味杂陈。他没有跟随其他诸侯离开,而是决定留在洛阳城。
“将军,如今诸侯皆已散去,我们为何还要留在这是非之地?”副将不解地问道。
贾长生目光坚定,看着洛阳城的断壁残垣:“这里的百姓刚刚经历了战火和灾难,他们需要有人守护。我们若就此离去,洛阳城恐怕又要陷入混乱。”
于是,贾长生带领着自己的一万步兵和一千骑兵,在洛阳城扎下根来。他先是组织士兵协助百姓重建家园,清理废墟,修缮房屋。同时,他还派人在城中张贴告示,招募工匠和劳力,给予他们合理的报酬,让百姓们能够靠自己的双手重建生活。
在重建过程中,贾长生还注重恢复洛阳城的秩序。他设立了临时的治安机构,派遣士兵巡逻,打击趁火打劫的强盗和流民。城中的百姓们渐渐安定下来,对贾长生充满了感激和信任。
“贾将军真是我们的大救星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来到贾长生面前,“若不是将军留下,我们这些老弱病残,哪还有活路。”
贾长生连忙扶起老者,说道:“老人家,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洛阳城一定能恢复往日的繁华。”
为了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贾长生还积极与周边的郡县沟通,寻求物资和粮食的援助。他亲自前往周边郡县,与当地官员协商,请求他们支援洛阳城的重建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周边郡县纷纷伸出援手,送来粮食、种子和农具。
与此同时,贾长生还利用自己的军事才能,训练士兵,加强洛阳城的防御。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唯有自身强大,才能保护好百姓。他每天都会亲自指导士兵进行操练,教授他们各种战斗技巧和战术。
日子一天天过去,洛阳城在贾长生的带领下,逐渐恢复了生机。街道上,店铺重新开张,人来人往;田野里,百姓们辛勤劳作,播下希望的种子。而贾长生也成为了洛阳城百姓心中的守护神,他的名字在洛阳城家喻户晓。
然而,贾长生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深知,洛阳城虽然暂时安定下来,但整个天下依旧处于战乱之中。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真正结束乱世,让百姓过上太平的生活。
“乱世之中,唯有以仁为本,才能赢得民心。”贾长生时常对手下的士兵们说道,“我们要时刻牢记,我们的使命是保护百姓,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
在洛阳城的日子里,贾长生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他阅读各种兵书战策,研究历史上的治国之道。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他能找到结束乱世的方法,让天下百姓都能享受到和平与安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