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合伙人种蘑菇的兔叽

第930章 糖(第2页)

 比如刚做出的石蜜,自然是香脆美味,但是受了潮,口感就非常的差,变的艮了不说,味道也有影响。

 现在的许多糖果放久了都会变味,可想那个时候了。

 这种糖给百姓吃也就算了,毕竟有糖就不错了,但是对于上位者来说,那就明显满足不了他们了。

 所以,自汉代起,我们就通过丝绸之路从天竺等地运送他们产的蔗糖。

 据记载,天竺产的石蜜,“甜於浮萍。非石之类,假石之名。实出甘蔗,变而凝轻。”

 味道好,质量轻,简直就是完爆本土石蜜。

 所以,天竺石蜜自汉朝以来,一直都是作为贡品,在统治集团内部流传,不是你有钱就买得到的。

 李丰田早期做菜就是用的本土的石蜜,后来有官有钱了,吃的自然是饴糖和这种天竺来的石蜜。

 汉朝都知道最好的糖来自天竺,那么李丰田想要大力发展制糖业,直接取经,当然是最快的途径。

 但是,李丰田又不满足于此,拿来主义固然是好,自主研发也不能落下,因为李丰田的终点可不是仅仅研究出白糖就罢了,他还希望可以更多的去开发糖的应用。

 南方有着庞大的产糖基地,北方还有着畜牧业,二者都是可以结合的。

 可以想象,如果未来制糖技术成熟了,大唐将会彻底垄断整个地球的制糖产业。

 就不用说别的,光是糖能给大唐带来的红利,就足够大唐吃个几百年了。

 尤其是更加痴迷甜食的白人,可以想象当上好的糖大量供应给欧洲的时候,将会换来多少财富。

 说完了糖的事情,那剩下的就是劳动力问题了。

 无论种植甘蔗园也好,还是后续的许多工作,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东南亚那边虽然有人,但是人口相对稀少,而且人过于原始落后,让他们种可以,但是涉及到了加工,可能就有些吃力了。

 所以,这也是李丰田为什么执着于印度了。

 先不说后世的“阿丰”们多么的抽象,多么的奇葩,但是你得承认,在这个时代,阿丰们还算是先进的,而且同时,他们有着庞大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