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不合礼乐则不敢行(第3页)

 张喜只能找些刚愎独断,轻率冒进的名头按在种平头上。

 其实硬要说的话,张喜一开始还是挺欣赏种平的。

 然而种平竟然在朝堂上说出“为死去士卒立碑”这样的荒诞之言,张喜对种平的印象直接一落千丈。

 董承心中大喜,他正愁着怎么找种平的黑点。种平便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语,正是事随人愿,无比干脆地将把柄送到了自己手中。

 董承当时就要上前弹劾种平,却被张喜用眼神制止。

 到底张济樊稠还在城外,现在用这样的理由将种平除职,只会平白动荡军心,于他等谋划反而不利。

 董承这才不甘退下。

 如今种平彻底打赢这一战,甚至可以说是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

 在朝中已是炙手可热的存在,无论他站在那一方,都是不可多得的助力。

 王允有种辑支持,就相当于有种平拥护,瞬间朝中便有不少人转投到王允手下。

 董承纵然拉拢了许多类似杨定的董卓旧将,也难以直接同王允抗衡。

 “你心中到底如何想的?若是王允彻底主政,我等可就要遭他的打压,那时再说什么都晚了。”

 董承重重一拍桌案,他心烦意乱,眼角高高吊起,怒视张喜。

 “国舅在此焦躁,我等便能动摇王允地位吗?”

 张喜目光仍旧定在书卷之上,不紧不慢地回答。

 “王允动不得,他手下之人我等也动不得吗?依喜之见,我等不如仍在那种伯衡身上做些手脚。”

 “嗯?”董承来了兴致,他可是一直看不惯种平的。

 “还记得种伯衡曾要为庶民立碑之事吗?当日我等受制于城外之围,未能加以弹劾。”

 “现在形式转变,国舅可暗中大肆宣扬此人狂悖,篡改礼制。”

 “《孝经》有言:‘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