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你们这产能富余,咱可以卖卖顶级坦克嘛(第2页)
“我要是俄军我也不会松口,前线吃紧后方紧吃,火线战场上的弹药不够用、后方军工想着出口多挣钱,你觉得这事合理吗?”
“......”
道理就这么个道理,事实也正是如此。
被说了个哑口无言的沃洛巴耶夫一时半会想不出该怎么接话,反观周正这边还在继续滔滔不绝。
“但现在不一样了,特别军事行动的整体态势已经趋于稳定,特别是阿尔乔莫夫斯克一战后,敌人再难组织起足够数量的高素质的机动部队进行战役级别反攻。充其量就那么几个空有名头的北约装备旅,被俄军一通收拾干碎了就宣告大反攻失败了事。”
“俄军现阶段对装备和弹药的需求已经不比去年同时期了,我们在讲任何需求的时候,都是不可避免的要考虑到急迫性的,离开急迫性谈寻求那是满嘴放空炮。”
“不说俄军一定会答应,直接让出多么大的产能,但起码现在这事有的谈,不是谈不了、不可能。”
“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止决定一支军队发展、决定战斗胜负,同样的道理哪怕挪到谈判桌上也是一样。你们得在恰当的时机先行动起来,先去找俄军去谈。谈了不一定有想要的结果,不谈那就什么都没可能得到。”
“难道你们就什么都不做,光等着别人的行动成果然后坐享其成吗?还是说指望俄军主动降低需求了再去搞海外市场,你觉得客户会老老实实坐家里等装备等到那时候吗?”
有一说一,周正不是没见过懒人,但这么懒的还是头一次见。
明明是事关自己的核心利益,却指望着别人行动起来替自己办事然后坐享其成,就算是从“降本增效”和不想得罪人的出发点去考虑,但事情也不是这么整的。
在核心利益上全指望别人,自己一点都不动弹。哪怕是跟你有共同利益的合作方,这也不是什么正常人能整出来的活儿,甚至于说这事本身就很“冒险主义”了。
俄军去年在特别军事行动之初犯下的毛病,现在换了个形式和场合,被俄军工口这帮人拿出来搞2.0版本的“活动复刻”。
被整得服气的周正不得不跟个耍陀螺的老汉一样,拿起鞭子来,把自己面对的合作方,这不想动弹起来的陀螺抽打着转起来,让其承担更多责任并付诸行动。
小算盘被拆穿,计划已然落空。
不得已而生变的沃洛巴耶夫,已经看出了这位谢里宁同志的不好对付,这可绝不是个只会谈生意的说客那么简单。
自己的谈判授权内确实保留有更进一步的退让空间,但本不想这么做,好为己方争取到更多集体利益,进而转化为个人利益的沃洛巴耶夫知道事情已不可为,别无选择下只得无奈开口。
“好吧,谢里宁同志,我承认您说的确实有道理,有些事是我们考虑欠妥了。”
“但我们对合作并没有任何不积极的态度和意思,请您一定要相信这点,我可以用人格向您担保。后续我们一定会积极行动起来去找俄军再次商谈的,期待这次能有好的结果。”
所谓“人格”,听听差不多就得了。
这话从谈判官嘴里说出来,其实就和从政客嘴里说出来没啥本质区别。
谈判官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是利益,谈判桌无论有形还是无形,但其上摆放着的只有利益。
只要有利益,人格算个屁。
人格一斤值几个钱?
自己就是干这差事的周正可不会信这鬼话,但目的却毋庸置疑,已经达到了。
便是表明清楚自己的态度,催动起身为生产方的乌拉尔厂这群人,去跟俄军扯皮、讨价还价。
哪怕就是谈不成,也要把俄军先烦上。
说不定烦到恼火的俄军为了清净,就愿意做出些让步了呢?反正现在的战场需求又不比往昔,这都是不一定的事。要先有行动、先争取,然后再说结果,机会从来就不是给坐以待毙之人留的。
好在,短暂的、看似稍有不悦的小插曲,实际上并没有影响到整个合作商谈的总体进程。
周正没打算撕破脸皮,沃洛巴耶夫更没打算掀桌子。
唠完了要紧事的二人继续往前走,周正也没过多久就被沃洛巴耶夫领到了另一处生产线上。
成队列阵在面前之物相比刚才所见的场景,还要更有视觉冲击力,也不禁令周正再次驻足凝视。
“这是乌拉尔厂现在最优秀的作品,谢里宁同志。t-14“阿玛塔”主战坦克,当然也是俄军现役,或者说全球范围内最强的主战坦克。”
嗯,是不是全球最强,这话别说太早、还有待讨论,厂家自卖自夸的话听听就得了。
不过t-14“阿玛塔”是俄军现役最强坦克,这事倒是事实。
本质上来说,t-14还是俄联邦在苏联遗产的基础上捣鼓出来的简配版本。
苏联解体前的195工程车,也就是t-14“阿玛塔”的原型高配版本。以当年的设计指标来看,可要比现如今缩水版的阿玛塔豪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