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实用主义永远至上,就这么简单(第2页)

 应当说杜克和克劳泽二人的对比,还是挺差别鲜明的,不单单是指个性方面。 

 出身不凡、用惯了各种好装备的杜克,有非常严重的“挑食癖”,装备依赖程度只高不低。这也是其当初愿意追随周正的一个重要原因,换做一般的雇佣兵老板,还真难满足杜克这号人的胃口需求。 

 反观克劳泽,那真就突出一个“你给我啥我用啥,有的用就用、没得用拉倒”。 

 下至白沙瓦手搓Ak、上至精密的单兵电子战设备,都能灵活上手玩得转。 

 别问“如何评价装备水平情况”,问就是没有评价。极强的战争适应性是俺们斯拉夫人的天赋技能,我就是抡起板凳腿都照样能跟敌人往死里干。 

 有一说一,像克劳泽这样的兵,或者说基层部队骨干,到了哪个指挥员麾下肯定都讨喜欢。 

 这也使得周正更好地理解了,为何俄军在战争初期,连续犯下决策层与战略、战役层面的重大错误后,依然能把局势一点点扳回来,直至打成目前的稳操胜券状态。 

 说白了,有克劳泽这样的基层骨干,和一大票类似的任劳任怨大头兵以命相拼。 

 只要不是放头猪在指挥位位上坐着,那仗打久了总能赢,就算反复试错都能最终试出一条成功路线来,无非就是基层部队死多死少的问题而已。 

 肩上扛将星的那帮俄国将军背靠庞大人力池,可以反复试错、反复霍霍基层部队,只要最后能赢那就问题不大。 

 但此等优势却是周正不具备的,所以尽可能增加高素质战斗员在战场上的存活率,是周正一直在通过物质手段、以优质装备供应去尽量达成的目标,这次也不例外。 

 虽然确实得说杜克开出来的这“超长清单”有点离谱,但好在前不久刚刚解锁了下一级系统军械库,手头军备资源更充裕的周正有办法解决。 

 再次穿过与现世相连的系统大门,步入最新解锁一座军械库内的周正,还没来得及往里走,便再一次被面前门口处停放的这大家伙吸引了注意力、忍不住驻足观看。 

 “妈的,这么牛逼的大家伙不能拖出去用真是可惜,一准能给博纳特和未来科技那帮狗贼孙子轰得漫天乱飞。” 

 能被周正如此评价,且此时此刻就停于周正面前的巨物,正是来自半岛的“高丽土特产”——600毫米超大型放射炮。 

 所谓“超大型放射炮”其实是一种本地特色化的叫法,翻译转述来说,其对标的同类型军事装备,可理解为“远程超重型火箭炮”。 

 600毫米的弹径还说是“火箭炮”,确实有点牵强。 

 无论从技术指标还是设计功用来看,所谓“超大型放射炮”,其实都已经来到了地对地战术导弹级别。 

 周正的系统中最新解锁的这款“600毫米超大型放射炮”,其实是将军家的早期版本,是采用四轴特车底盘搭载的四联装发射筒构型。 

 目前,将军家还有更强力的升级pLus版本,已经进化到六联装履带式底盘型号。 

 不但火力更强,且对于半岛中部复杂的山区地形路况,有更好的适应性和通过性。 

 日后某天真要南下跨过山区了,履带式底盘也能更好地跟进野战部队战线前移、快速前推部署,而不是只在后方充当一种防御性支援兵器。 

 某种程度上讲,这也代表了将军的战略前瞻性,还有未来下一阶段的军事建设发展思路。 

 当然,半岛那边的事,对周正而言是“管不上、更没必要操心”。 

 周正眼下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能将系统内最新解锁的这“600毫米超大型放射炮”,给合理具现化拉到战场上去用。 

 美俄装备也好,中国制造装备也罢,都还可以拿“国际军火市场运作”当幌子来蒙混过关,毕竟这三家都是军火出口大户。 

 但将军家的装备不一样,这可是全球范围内独树一帜、自成一派,且几乎来说不对外出口的“国产武器”。 

 这也就意味着起码就目前现状而言,周正暂不具备将“600毫米超大型放射炮”合理具现化的能力。只能摆在系统仓库里看着解馋、却用不得,真拉出去现身以后,根本没办法解释从哪儿来的。 

 至于日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周正目前也有了基本思路。 

 无论是伊朗人还是俄国人,和将军家的来往都挺密切的。 

 前者是自上世纪开始,就一直和将军家有密切的弹道导弹技术交流合作,如今伊朗人和将军家的弹道导弹,双双步入世界一流梯队并非偶然。 

 至于后者也就是俄国人,那路子可比伊朗人还野。 

 “炮弹换粮食”的以物易物合作,使得俄军炮兵手中,多了巨大量的高丽土特产萝卜、敞开了用。 

 此番背景下,周正日后想要跟将军家牵线搭桥、扯上关系搞合作,并不算啥难事。 

 无论是走伊朗人那边的中介关系、还是用自己的俄高官身份直接往来都可以,就看到时候怎么方便怎么整。 

 一旦合作达成,弄到了将军家的物质供应,再把这600毫米超大型放射炮拖出去用,就不会有问题了。 

 再者,此番情况也给周正提供了另一个全新的思路。 

 将军家的各类武器装备独树一帜、自成一派,且其中不乏大量位居世界领先水准的好东西,尤其以各类型火炮和弹道导弹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