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实用主义永远至上,就这么简单(第3页)
在导弹这块,将军家的水平甚至要在伊朗人之上,是全球唯三的“乘波体高超音速俱乐部”成员。
伊朗人截至目前,也才刚把可实战化的双锥体构型高超弹吃透,离将军家的水平还差点。
而两边用来驮导弹的特车,那差距就更大了,将军家可是有能驮着洲际导弹到处跑的9轴超重型特车的。
至于特车技术从哪儿来的,那只能说别问,问就是白头山土特产,跟丹东草莓一样从地里长出来的或许。
如果能在特车领域达成合作,这也正好弥补了周正目前缺乏特车运导弹的困境。伊朗人给的“拖车头+平板车”方案到底不是个长久之计,一旦未来被敌人盯上针对很容易出事。
总之,和将军家的接洽得提上日程表安排上,等忙完手头目前这些事之后尽快落实去做。
“等着吧,要不了多久就把你送上战场,到时候好好在博纳特和未来科技面前展现威风。”
伸手拍打着面前近在咫尺的超大型放射炮车头,冰冷的触感仿佛不是死物、如活物般生动,周正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到敌人被这玩意儿逐一发送升天的场面了。
不过眼下还有眼下要做的事,新解锁仓库更前端尽头处那些特战装备,才是周正要赶紧给杜克一行人送过去的当务之急。
“特种潜航器是吧?尺寸要能装进米-8肚子里,那这玩意儿应该可以。”
正经的特种潜航器没有,民用的水下观光潜航器,周正这刚解锁的装备库里倒是真有一种。
说起来是民用,但实际上因为近几年最新设计的后发技术优势,以及源自全球最强工业国——中国制造的雄厚工业底蕴基础。
周正面前这款准乘3人的民用潜航器各项性能,完全不比某些顶着高大上噱头的“帝国军最新特战潜航器”来的差。
论自持力,采用全电推进的民用潜航器,能以12节航速在水中行驶80海里,接近150公里。
论载荷性,这小不点的民用潜航器,除了能拉3个标准作战装备的特战蛙人外,还有一个额外的储物舱,可容纳至多70公斤、不超过大号拉杆箱大小的货物。
可别小看了这70公斤的有限收纳空间,放在军用角度,这意味着类似火箭筒、可拆装的反坦克导弹、额外的弹药与补给品、以及某些不便携的军用设备器材,都可以塞进这狭小空间里。随3名蛙人特战队员一同行动,待上浮后需要用到时再行取出。
当然,这是从军用角度去讲。
换成其原本设计用途的民用水下观光领域去说,那就是不但能让一家三口游客畅游海底世界,还能在储物舱中,携带海上救生器材与应急食物、饮用水,在潜航器出故障或是海上遇险的第一时间救助落难者,从而坚持到救援抵达脱险。
确实是非常优秀且具备开发潜力的商业化设计,所以能说这是特种武器装备吗?并不能。
把民用潜航器拿去搞军事目的,那是你滥用俺们中国制造的现代工业品,就这样。
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水中大疆无人机”。
毕竟二者被用于军事化的过程是相似的,而且都能称得上是“足具威力”。
正巧这东西的尺寸也适宜,拿着卷尺量了一番的周正发现,其刚好能被塞进米-8直升机的机舱里容纳得下。
且因为大量使用轻质复合材料打造外壳,以此来最大幅度减重、增强功重比的缘故。
这款准乘3人的潜航器重量才刚刚1吨出头,使用本就身宽体胖、大载重的米-8来运输空投,完全不成问题。
如此一来,杜克一行人最急需的水下潜航器问题就解决了。
至于另一款急需设备,就是杜克所描述的那款可以像声呐浮标一样漂浮水面,释放全频段电磁干扰的设备。
周正手头也有现成的。
说起来也搞笑,类似的概念确实是美国人最早提出的。但有了基本概念和研发方向后,是不是只有美国人才能造的出来,这就两说了。
本着“你提概念,我来实现”的老套路,有中国民营企业也在此方面做了尝试,还真就搓出了类似功用的玩意儿。
并且还投入海外市场对外出口,照例依旧不是“武器装备”,而是“防止非法\\过度捕捞”的渔业设备。
道理很简单,我在目标渔场丢一个这玩意儿,各种导航和定位、通讯信道都给你掐了。
你非法捕捞渔船只要敢进来,就是没了头的苍蝇四处乱撞,连基本的无线通讯都不好使。
对付欧洲那帮依赖导航和自动规划路线,多船组队出击、偷着捞鱼的老白男特别有效。出于维护渔业资源的角度讲,确实称得上是“一本万利”。
所以在投入海外市场后,真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狠狠赚了一波欧元。
现在“渔业设备”被拿来搞“军事用途”,仔细一想只是笑笑的周正倒也觉得没啥。
只要好使管用,谁在乎这玩意儿原本是拿来干啥的呢?
实用主义永远至上,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