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为了拉近关系也是拼了(第2页)

 “咱们学校的科研人才还是相当有能力的。”

 “你看行吗?”

 肖丽娟恍然。

 原来校长是想通过我向浩然示好呀。

 肖丽娟再点点头,说:“好的。”

 杨德忠想了想说:“虽然浩然才刚上大学,但是,他的学识水平已经远超绝大多数的教授了。”

 “我也想邀请他兼任咱们北大的老师,希望他能定期过来给咱们的学生开开讲座啥的。”

 “待遇就按正常老师对待。”

 “等浩然回来了,你和他说说这个事情。”

 杨德忠如今想的是:我不能让王浩然过来北大读书,但是我或许可以让他来北大任教。

 这也算是续上了香火渊源。

 肖丽娟愣了一下。

 她没想到,校长竟然要聘请王浩然兼任北大的老师。

 浩然才是个刚入大学门的学生呀。

 当然,他的学识和科研水平已经可以碾压百分之九十九的大学教授和科研工作者了。

 肖丽娟说:“那我等浩然回来,就这个事情和他说一说吧。”

 杨德忠笑眯眯地说:“一定要说服他。”

 “咱们北大的兼任老师也是有工资的。”

 “而且,兼任北大的老师,这也是个身份,不是吗?”

 肖丽娟说:“我,一定会尽力劝他的,校长您放心就是了。”

 肖丽娟都不知道怎么从杨德忠的办公室走出来的。

 她的头都有点儿晕乎乎。

 她心想,浩然昨天在电话里说,他要回来了。

 他回来之后,我就和他复述一下杨德忠的话,看他怎么说吧。

 ……

 清华的校长张红兵自然也看到了对王浩然的通报表扬。

 他也记不得这是国家第几次对王浩然通报表扬了。

 让张红兵感到遗憾的是:这么优秀的人才,竟然跟清华无缘。

 更让张红兵感到紧张的是:一直都不曾被他视作对手的京城工业学院在王浩然的带动之下科研成果出现了井喷之态势。而且,这种井喷还是普遍式的。

 机械、材料、电子等等领域都出了大量的成果。

 长此以往,这还了得啊?

 张红兵都有点儿担心,京城工业学院会不会超过清华……

 当然,张红兵更担心的是老对手北大。

 北大因为之前积极主动,加上王浩然的岳父是北大的。

 王浩然的妻子又在北大上学。

 所以,北大还是受到了王浩然的照顾的。

 不说别的,就肖仁明得的那个科技进步奖,张红兵就听说其中有王浩然很大的帮助。

 张红兵心想:我得想个什么办法跟王浩然产生密切的联系。

 怎么操作才能达到目的呢?

 张红兵觉得,不如就邀请王浩然在清华开个讲座得了。

 固定开讲座,让他担任特聘老师。

 这样,他也就跟清华之间有了渊源。

 有了渊源之后,后面或许本校的教授就可以和他合作一些重大课题。

 张红兵决定了,他要亲自拜访一下王浩然。

 就是不知道王浩然什么时候会从吴锡回来。

 ……

 王浩然这个接近式光刻机的成果其实带给同行的震动更大。

 龙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所长叫林聚贤。

 林聚贤其实也在带领团队研究更先进的芯片曝光机。

 他的思路其实跟王浩然也差不多。

 就是想要搞个接近式的光刻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芯片和掩膜版的损坏。

 林聚贤已经带领团队艰苦攻关了一年多。

 他也是受到冲击的知识分子。

 之前有比较长的时间里,压根就没有机会继续搞科研。

 后来他本人被恢复工作。

 他第一时间就投入到了接近式曝光机的研究中去。

 但是,令得林聚贤感到沮丧的是:他无法解决自动化和规范化

的问题。

 “这样就需要更多的手工参与环节。”

 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那他是无法研制成功新型光刻机的。

 林聚贤正在跟团队苦思冥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对王浩然的通报表扬传达到了他这里。

 他是所长,自然是第一时间就接到了这个消息。

 林聚贤看完王浩然的成果内容,他就惊呆了……

 我的天啊!我们正在搞的课题?

 我们正在搞的课题竟然就这么被王浩然给搞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