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通过隐身无人机来促进隐身战机发展(第3页)
无人机上只要能用得好,经过不断的改进,没准未来的一天就可以在主力战斗机上使用了。
王浩然的脑子里,现在有两款变循环发动机。
一款是鹰的f136。
另一款则是龙国的25吨级别变循环发动机。
前世的时候,龙国的这款变循环发动机是为6代机所设计。
不过,试飞的6代机最终没有采用传统涡轮吸气式发动机。
王浩然决定把两者给结合一下。
虽然王浩然脑子里已经有了前世的完善的设计方案,但是,要想研制出成品来,难度却还是相当大的。
整个1986年的春节前期,王浩然都在实验室里琢磨着变循环发动机的一些技术难点。
变循环发动机的技术难点主要有这么几个:
首先,其控制系统相当复杂。
变循环发动机需要在做工状态下改变关键部件的位置、尺寸和形容,这就要求高度复杂的控制系统来精确地控制这些变化。
这需要搞出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执行机构。
这还需要复杂的算法来处理大量的数据以及实时的调整。
其次,它的第二个技术难点是,该种类型的发动机需要在极端条件下工作,因此对材料和制造工艺就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变循环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其制造难度和成本相对是比较高的。
第三,因为变循环发动机是需要在不同的飞行状态下对其性能进行优化,只有如此才能在不同的飞行条件下都达到最佳性能。
这种优化的过程说来简单,但过程十分的复杂,需要大量的计算和实验验证。
最后一个,变循环发动机的维护保养和维修都是需要搞技术门槛和专业知识的,一般的维修人员难以胜任。这也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王浩然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一点点地验证,进行了大量的复杂计算,不断地改进工艺技术。
甚至,他在春节期间都把大量的时间耗在了实验室里。
终于,历时3个多月,他终于在1986年的4月中旬把一款相当不错的变循环发动机样机给造了出来。
因为是用在无人机上的,所以,这第一台变循环发动机并没有采用实时改变关键部件位置、尺寸和形状的设置。
他汲取了汽车变速箱无级变速的一些经验。
他给这款发动机设置了7个档位。
只有当速度突破到某个限度的时候,发动机才会改变关键部件的位置,做出相应的调节。
通过调整燃油的供应以及涵道的大小、加压燃烧室的压力等,来改变发动机功率的输出。
这样就基本上可以让飞机在300公里时速到3500公里时速之间进行调节。
因为这款发动机是用在无人机上的,所以,它的绝大部分时间,速度只需要控制在300公里每小时就可以了。
若是有对方的飞机过来骚扰冒犯,则可以通过拉升飞行上限进行躲避,甚至可以对其航电系统进行干扰,让其吃个哑巴亏。
王浩然造出变循环发动机之后,就交给其他团队成员进行性能方面的测试。
而他本人则是开始对无侦7整体机身进行改良设计。
要想达到最好的隐身效果,那就需要对机身重新来进行设计。
比如,要想隐身效果足够好,那就要采用圆滑的曲线和倾斜的平面。
此外,还可以采取翼身融合、内外倾斜的双尾翼设计。
这样就能使得敌方雷达难以探测。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研制出最好最高效的雷达波吸收材料进行涂装。
这些吸波材料具有特殊的电磁特性,可以把照射到飞机上的雷达波吸收并转化为其他的能量。
这就可以把反射回对方雷达的信号强度给降到最低。
隐身战机有必要配备电磁干扰装备。
这样就可以发射假目标信号、噪声信号等干扰信号,这样就可以掩盖真实目标信号,舞蹈对方雷达探测结果。
隐身战机还可以通过采用深色涂装、低反光材料等技术,降低飞机在各种光谱范围内的特征。
比如可见光、红外、紫外等,这也可以让隐身战机在肉眼观察下也难以被发现。
这些也都是要充分考虑的。
隐身吸波涂料方面,其实也是个挺复杂的事情。